五台话端午之生死观 || 谈论死亡,是一种慈悲

2024-06-25 06:00:00 发布: 人气:8
图片
图片

 YueMingTianXin

谈论死亡,是一种慈悲


(一)西方文化的死亡观


人类文明的共通性


我们趁这个机会也了解一下古代西方的这些哲人们,他们是怎么认知死亡的。


在西方文化中,“灵魂不灭”的观点,早在古希腊时代便被引进西方哲学。公元前六世纪,也是所谓叫“轴心时代”,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第一个提出“灵魂轮回说”,他认为灵魂是不死的,并且从灵魂不死的观点出发,又引出灵魂轮回的主张。苏格拉底、柏拉图也都在探讨“灵魂不朽”的观点,这构成了西方文明的重要基石。


与此同时,“生的意义”也成为众多思想家毕生探索的核心主题。其中苏格拉底就提出,“照顾好你的身体,也要照顾好你的灵魂”。身体的一面跟精神性的一面实际上是两个侧重点,我们在这个时代了,依然还犯着这样的错误,我们重视自己的身体,却轻蔑、忽略我们的灵魂。


图片


他还有一句话叫“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过”。这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只是吃喝玩乐,生命不思考深刻的价值的话,这个人生是虚度的,是没有意义的。甚至苏格拉底最后面对审判的时候也是泰然的,他选择为真理和正义毅然赴死。这实际上也是相互的审判。他在法庭上说,你们争名夺利,却不思考如何理解真理、如何改善自己的灵魂,你们不觉得惭愧吗?


他也说,逃离死亡并不难,可逃离邪恶却难得多。为什么现在也提出愚昧、愚痴也是一种“恶”呢?在佛教里直接把它列入贪嗔痴三毒之一。


我们说五月是“五毒月”,我们都想是不是蛇毒啊、蝎子毒啊、瘴气毒啊?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毒。最重要的毒,是我们内在的贪嗔痴。


四月是纯阳的,之后就迎来五月的成熟,就像麦子会灌浆、成熟。五月实际上是我们生命非常宝贵的一个充电的机会,但是我们内在的毒往往让自己偏离于道,让自己堕落。所以苏格拉底说,“逃离死亡并不难,可逃离邪恶却难得多,因为邪恶比死亡跑得更快。”往往我们会注意生理层面的健康,忽略精神层面的健康。


(二)一个永恒的话题


1

谈论死亡,是一种慈悲


图片


讲“死亡”这个话题是很慈悲的。佛教里有这样一个故事:过去有一个妈妈,不愿意接受孩子死亡的事实,当地原始宗教婆罗门教的人,就想给佛陀出难题,他就告诉这个妈妈,你去找佛,他能让你孩子活过来。


这个妈妈一下看到希望了,抱着孩子光着脚就跑来了,满脸的汗啊、泪啊:“佛啊佛啊,救救我的孩子吧,救救我的孩子!”


佛陀说,我可以救他,但是你要去帮我采一种药,你向每户人家要一粒米,前提是这户人家没死过人。她想,要一粒米还不是很简单,这下我儿子有救了!就开心地挨家挨户去要。


到每一家,她说请给我一粒米,大家看到这么可怜的一个女人,都会给她。但是她问,“你家死过人吗?”“我刚前个月死过人。”“那不行,那你家米我不能要,你家米救不了我孩子。”一家一家,整个城市都走遍了,没有一户人家不死人的。她忽然领悟到这个道理了,慢慢恢复了理性,接受了自己孩子死亡的事实。


这就是佛陀的慈悲啊!佛陀除了慈悲的情怀,还有智慧的方法。就这么简单一个方法,让一个几近疯狂的人平静地接受孩子死亡的事实,能安抚她的心灵。


佛法几千年传下来,佛法的智慧安抚着多少人心,唤醒多少心智,启迪了多少我们的慈悲的胸怀,造就了多少人间的菩萨啊!


2

 把艾草挂在心灵的门头


图片


我们今天来谈论“死”这个主题,无论古今还是中外,实际上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端午节大家都说不能说“端午节快乐”,因为端午节是一个关乎“死亡”的话题,无论是屈原、伍子胥还是曹娥女,都是以自己的死亡,给我们留下人生的一种高贵思维。


所以我们在五台山话端午,来谈论生死观,就显得特别有意义。尤其在现在,我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但还有那么多人寻短见、走极端。对于我们中华文明的学习,尤其是生死观的学习,至少能让我们消一点毒吧。这个毒不是外在的,而是源于我们的心灵,因为我们的人生观不健全。所以,我们也要把艾草、菖蒲挂在心灵的门头。


无论是佛教的智慧,还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美德,实际上都是呵护现代心灵、构建健康社会的重要的历史源泉,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财富,最终都是落在每一个人是健康的,每一个家庭是和乐的,社会就是和谐的。


在这个端午节,我们对生命观的学习和思考,不仅仅是我们的祖祖辈辈为我们保存、传递下来的文明火种,能照亮我们华夏的子孙,实际上这种价值观也为全人类所认可和分享的。关于死亡观的这个话题,我们很难在这个端午节前夜讲透,但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永远值得我们去思考。

图片

(未完待续)

图片


此时正当修行时


图片




相关文章
· 听音乐,也能开智慧
· 修行就像吃饭,大厨准备的饭菜认真吃了么?
· 谈论死亡,是一种慈悲
· 超越生老病死,超越熵增定律的锦囊在此
· 如何祈求生意兴旺、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 这个场景,也是法
· 一起来做,“一切众生喜见菩萨”
· 一步一步,脚踏实地
· 人人皆可成圣贤
· 修行的告诫:丛林里要随众
· 五台话端午之生死观 || 中国人的生死观
· 好名声不是凭空而来,要注意这几点
· 炎炎夏日,给你“清凉之气”
· 在燃烧中,把生命化为功德
· 这是我们对高尚生命境界的无限向往
· 这样掏心掏肺的“聊天”, 你珍惜吗?
· 送你一个咒,“咒”你开心!
· 五台话端午之生死观 || 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
· 怎样赚钱?怎么花钱?如何“守住家业”?
· 五台话端午之生死观(下)|开启生命的“端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