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话端午之生死观(下)|开启生命的“端阳”

2024-06-22 00:02:00 发布: 人气:9
图片
图片
图片

Part 5

图片
图片


图片




《三字经》曰:“三才者,天地人。”人这么渺小,怎么能与天地并称呢?在中国字里,上面一横为天,下面一横为地,当中一横为人,如果能天、地、人贯穿,这就叫“王”。“王”字上面有一点大道,你能追随于大道,那就叫“主”,你就能做自己的主人公了。



每个人除了生物学的DNA、人文素养的基因,最高的境界就是合乎“大道”、契入宇宙。合乎大道的过程,就是心智成熟的过程。生理、心理的成熟,不过是生命阶段性的成长,心智成熟才是生命成熟的最主要标志。很多人终其一生没有进入到心智成长的阶段。只有通过信仰,才能开启心智这个话题,打开心智成熟的大门。



凡夫状态下的四大是从有序到无序的,在科学上符合“熵增”定律。但我们可以通过文化道德的修养来调节它,甚至通过大道的引入重组它,改变它“熵增”的过程,甚至从有序变得更加有序。在唐密里,地水火风空能组五轮塔。就像搭积木一样,地归于地的有序,水归于水的有序,火归于火的有序。每个人也可以从地水火风的无明混沌的状态,通过觉悟,变成理性调御的状态,改变生命的序列,从生物学意义的人,无知、混沌、无序的生老病死的状态,从内到外地改变重组。



所以学佛人总是不离一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无量光无量寿就是智慧生命的结果,超越时空的大自在。当我们忆念阿弥陀佛无量光无量寿的时候,实际上就是提醒自己:我也要有这种状态,我的心灵也应该是这种状态,我的心灵本来就是这个状态。



图片


Part 6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农历五月也叫“五毒月”,外在的五毒最多只伤害我们的身体,内在的五毒却会让我们坠入恶趣。

 


贪瞋痴慢疑,在佛教中被称为“五毒心”。它们代表着人们心中的五种烦恼和负面情绪,就像五条毒蛇一样,时刻侵蚀着我们的内心,阻碍我们获得真正的解脱和自在。

 


图片


贪,指的是对物质、感官快乐、名誉等的强烈渴望和贪恋。表现为过度追求物质享受、对财富的贪婪、对食物的贪吃,或者对他人的关注和依恋。


是指愤怒、憎恨和敌意,小至生气、挫折感,大至仇恨、暴力。


痴,是无知、愚昧或迷惑,不了解事物的真实本质,特别是对于生死轮回的无知。我们轮回直接就是由愚痴而创造的。轮回的“十二因缘”里首位就是无明。 


慢,是傲慢,自大或者自我膨胀。它是对自己能力、地位、相貌等方面过分的自信和夸大。


疑,是怀疑,疑虑,对于教法、修行、甚至对生活中的事物持有怀疑态度。疑是分对象的。如果为了了知真相而对自己起疑,促发自己去研究,这是好的。但如果带着愚痴的傲慢去怀疑圣贤,则是不对的。

 


图片


这些心态被称为五毒心,因为它们像毒药一样障碍个人的修行和解脱。佛教认为,贪瞋痴慢疑是地狱的五条根,是我们生生世世无量劫轮回至今的最原始动力。



对于这五毒心,佛教有快速有效的对治方法。布施可以对治贪;慈悲可以对治瞋,我们放生救命的时候,心灵是最柔软的,可以超度我们的瞋心;听经闻法可以对治我们的愚痴,观察事物的内在关系,“愚痴众生因缘观”,逐个推理,可以破除愚痴;出家人托钵行乞可以破除傲慢,托着钵,具足威仪,六根都摄,入聚落中,不仅是向众生乞食,最重要的是以这个因缘度化众生,把自己的功德带入到如母有情中去;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启迪智慧,可以破除疑根。



学习佛法,是为了完成自我拯救。那“自我”是什么?《金刚经》里说有“我”吗?为什么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如果仅仅是生理结构上的成熟,是跳不出生理层面的生死的,所以要从生理的成熟,提升到心理的成熟、心智的成熟,摆脱生命的狭隘性。


图片


Part 7

图片
图片


图片




习主席在2024年的新年讲话中说:“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度,传承着伟大的文明。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大漠孤烟、江南细雨,总让人思接千载、心驰神往;黄河九曲、长江奔流,总让人心潮澎湃、豪情满怀。良渚、二里头的文明曙光,殷墟甲骨的文字传承,三星堆的文化瑰宝,国家版本馆的文脉赓续……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为什么是力量之源呢?因为文化是有能量的。



有一次我去马来西亚弘法,去到一个很偏僻的村庄,华人和本地的马来人混居在一起。在我印象里,小孩都是天真烂漫、容貌可人的,但那里的小孩却不是。我就思考这个问题,后来得出的答案是:一个人,虽然碳水化合物的摄取会让他成长,但人还有很重要一个能量源泉,就是我们的家风,我们的民族文化传承,我们悠久历史长河所凝聚的文脉。



当一个中国人飘落他乡的时候,尤其在文化混杂的地方,他的中华文化是非常稀薄的。所以我就想到为什么会有狼孩、熊孩。实际上他是人的基因,但是他却形成了狼的秉性、狼的生活习惯,甚至也没有语言能力。哪怕把他们救出来,让他们在人群里生活,也培养不回来了。狼人他不缺营养,他缺了人类文化熏陶和滋养。



所以从那时开始,将近二十年,我就很坚定地就有了这样一个文化自信:文化是有能量的,并且是决定我们人之所谓为人最重要的生命能量。


图片


Part 8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化自信的建立是很不容易的,但一旦你的理性建立了,你决定往这方向走,这就是你的生命之“端”,千里之行,你迈出了第一步。



这个纯阳之道,从佛教来说,就是我愿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之心,我们要追随佛陀,成为佛的弟子,去践行祂的法,把一切贤圣僧作为修行的伴侣、现前的引导者。当你决定的那一刻,这就是你的“端阳”。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每年要来纪念。当端阳的内涵越来越隐化、越来越没落的时候,用佛教的话就叫“无明”,实际上就是失去了观察的能力,好像合上了眼睛一样。不追寻真理,活在肤浅的层面里,大多数人都是这样。



而当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并从中获益的时候,当我的生命开始慢慢被充电、长养,产生了生命成长的喜悦的时候,我就很感叹:我们的老祖先太伟大了!我们的老祖先没有对不起我们,心心念念、时时处处都为我们留下遗产。



就连端午吃粽子,他们都在这个习俗背后承载文化,把文化的大餐、道德的能量打包好,在时空中存储着,让后人年复一年地在这个节点上去“加油”,去摄取这个精神食粮。



所以我们对我们祖先的这种感恩、对这片大地的情感,就随着传统文化的学习越来越强烈、越来越细腻。我们奔波在这个大地上,就是来自于这样一种报恩的心——国土恩、众生恩、父母恩、师长恩,还有祖先的恩,我们来报答他们。






图片


图片





《论语》说,“天下之无道也久矣。”不仅是两千五百年前“不道”,庄子在《骈拇》中写道:“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 从夏、商、周三代以来,人就已经开始物性了,对于道性的隐态已经没有敏感度了。所以中华文化基本上都在呼唤回归于道。



一个社会,如果不像从前那样承认道了,德也就很难体现了。一个生命,如果没有道和德这两种高贵的品质,就会如同“行尸走肉”一般。



而每一次缺失道德时,人类的劫难就临头了。历史上的战争、杀戮,它背后的逻辑就是因为缺道和缺德。道德一缺位,人心的贪嗔痴慢疑,这个洪水猛兽就失控,就跑出来反噬我们人类。道德缺失,怎能有好的利器呢?正如佛经中所说的, “如小儿尝刀头之蜜,有割舌之险”。



所以我们研究这个话题,其实是为了给大家打一点“预防针”。有了这个“预防针”,皈依三宝,修心,忏悔业障,你就开始产生别业。等到汹涌的共业卷来时,你的别业可以成为你的“堡垒”,保护你躲过这个共业,活得有质量,死也会有归宿。



所以这个学习,最主要的受益者是我们自己。祖先的道德是超时空的“加油站”;祖先行之有效的,经过时间、人类检验的,无副作用的文明,可以通过超越时空的文脉,给每一个干枯的心灵充电。



我们抛出这个话题,希望幸运的人能够接住,慢慢去思考。谁在这个关键问题上研究,谁就在破局,可以另辟蹊径,实现当下的生命拯救。






图片


图片





有人说,人有利益的关系、血缘的关系,但最神圣的是价值观的关系。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依佛法的殊胜缘分汇聚于此,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念——“心向大道”。



我们依着文殊菩萨的召唤,从各自的工作、生活环境里来到这个圣地,开启了这一场人生的朝圣之旅,这样的人生多有意义啊!你是游客?是香客?还是朝圣者?同样的百年人生,不同的人生价值就从这不同的价值观里产生了。



人生的足迹,实际上是我们的思想决定的。在今年的这个端午节,我们既赞美了屈原、伍子胥、曹娥女这样高贵的情操、高尚的生死观,也再一次复习了儒家、道家、佛教的生命观,继而思考怎么样树立起我们正确的生命观。



端午节,这个“端”就是发端,就是动念,就是动机。我们人生向什么方向迈出第一步,这是要有选择的,是要用智慧观察的,这在佛教有一个比较专业的词语,叫“择法眼”。我们要有这样的择法眼,方能迈出人生正确的脚步,方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方能初心不改、终得正果。



所以,这个“端”,是朝着光明的方向;这个“午”,是大光明的意思。除了自然界的光明,我们人是有精神世界的,更有心灵的光明的方向。我们能来智慧的圣山启明心地,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这就是端午最好的内涵。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一个有缘者共同庆祝的“生日”
· 智慧的启迪,从动脑筋开始
· 信佛,信佛能当饭吃吗?
· 借寺院这个平台,修自己的习气
· 夏至 || 送你一份炎炎夏日得清凉的妙方
· 道济禅师圆寂纪念日 || 如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
· 五台话端午之生死观(下)|在这里,安身立命
· 今日夏至 I 最短的夜,最长的思念
· 【古寺重建七周年】在奉献中体悟自性三宝
· 好事已经开头了,你会希望早一点结束吗?
· 我们信心的大门要对佛敞开
· 古寺复兴七周年|这一切,都只是作为弟子的依教奉行
· 五台话端午之生死观(下)|生命成长,原来有三个层次
· 五毒月九毒日来临,到底有多毒?这些禁忌不可不知
· 五台话端午之生死观(上)|谈论死亡,是一种慈悲
· 恭迎伽蓝菩萨圣诞 || 从三国猛将到护法伽蓝
· 当下就要做一个身口意清净的人
· 五台话端午之生死观(上)|中国人的生死观
· 但愿我们在轮回路上无处攀缘,在解脱路上处处逢缘
· 你以为的“量身定制”,只是你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