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章
五月端午,”端“是开始,是端正,是启迪;”午“是正午、是光明。端午节也叫端阳节。身正为端,德高为阳,端午是正气浩荡、光明显赫的日子。自古以来,端午就是很隆重的一个大节,是中国人绵延了两千多年的文化传统,既体现了古人对时节洞悉的敏锐与智慧,也饱含后世对前人清风高节的祭奠与怀念。
这一天,人们吃粽子、划龙舟、挂菖蒲、悬艾草,纪念三位历史人物——屈原、伍子胥、曹娥,他们启迪着一代代人有关生命的思考。
今年我们“五台话端午”,就讲一讲“生命观”。今年端午节是农历初四,正好是文殊菩萨的日子,在五台山,在文殊菩萨的日子,“话端午”就有了多重的启迪。
“端” 的含义
“端”,有开始、开端的含义。开端要有什么前提呢?需要观察、需要抉择。选择对了,人生才有意义。就像现在流行的一句话,叫“选择重于努力”。选择对了,走慢一点也不要紧,走快一点更好,总归不会错。所以这个“端”,也有“选择”的意思在里面。
“端”,本身也有“启迪”的含义。孟子讲的“四端”之心,就有启智的意思。
经典记述:
《孟子》中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意思是说:仁的行为是由恻隐之心引发的;义的行为是由羞恶之心引发的;礼的行为是由辞让之心引发;智的行为是由是非之心引发。这“四端之心”,是人应该拥有的四种品德。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小孩子在井边玩,谁看到都提心吊胆,这就是恻隐之心。这种恻隐之心就是仁慈情怀的发端。要把一个人教育成具有仁爱品格的人,首先要找到他的恻隐之心。
孟子自身就是这样,他想吃肉,妈妈就带他到集市上去看杀猪。他小孩子看到杀猪的场面太血腥了,就生起了恻隐之心,不愿意这个肥嘟嘟的小猪被杀。妈妈说你看,就是因为你想吃,猪才会被杀。小小年龄,妈妈就把他的恻隐之心、仁慈之心给启发出来了。所以孟母的伟大,不仅在于“孟母三迁”,她知道为孩子的成长选择环境,同时还能策发他圣贤的品德。孟子后来成为中华民族人文道德的一位巨匠。
对于“端”,我们最熟悉的还有 “端正”。一个人有了对的选择——“端”,他自然就会 “正”。所以开头很重要,用现在的话说,就是 “不忘初心”,不要忘记最初的动机是什么。
我们学佛就是为了培养良善的动机。小乘法是直视轮回之苦,跳出三界;大乘法是我及一切如我一样的众生,一切具有恩德的如父母般的有情,我怎么令他们也出三界。动机的不同,决定了以后果的不同。
文殊菩萨是“华严三圣”之一,华严文化也是五台山很重要的一个标志。我们法堂的这幅对联:“智是圣因光含三有,信为德母慈育四生。”这个“智”就是启智的意思,启发众生的智慧。如果我们对这种文明能够深信,就“信为德母,慈育四生”。文殊菩萨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启信”,开启我们人生正确的一扇门,让我们能够相信,进而能去理解、体证,叫“信、解、行、证”,这是修行者的四步骤。
传统佳节背后的文明密码
中华民族任何一个佳节背后,都有非常重要的文明密码。祖先把中华民族人格品行的养成教育,隐藏在重大纪念日里,让文化成为子孙血液里的基因。
所以这个端午节,从文化的角度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怀念的含义;从我们人的身心灵健康的角度上,五月是极好的修行月。因为修行太重要了,所以古人用“五毒”来提醒我们,莫要错失修行的最好时机。
在中国的哲学思想里,好与不好如影随形,所谓“否极泰来”。五月本来是天地交泰,“泰”很好,但是它跟“否”毗邻。这个“泰”的过程,如果我们不知道珍爱,人生的效率就不会高,就彰显不出人生的价值。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虽然年年都有端午,但每一次端午都是生命的唯一。如果错过了二零二四年的端午,没有把握它、好好修行,就永远错失了一个生命成长的机会。
“否极泰来”
智慧启迪,从动脑筋思维开始
人生百年,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岁月,都有不同的生命意义。不可能指望一个小孩去体解大道,但到了一定的年龄,如果不体解大道,是非常可悲的。
小孩子天真烂漫,这种纯洁是因为无知,并不是理性的纯洁。随着年龄增长,开始观察自身和社会,这时候如果还不思考那些永恒的、对于生命具有真正建设性意义的话题,那我们也错失了成长的良机。
孟子说“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人和禽兽是没有多大差别的,甚至人也有很多动物性的本能。那么,人和动物的差别是什么?现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所谓的机器人已经越来越像人了,人和机器人的差别又是什么?
是我们人的自主性,是我们的灵魂。这个“自主性”就是选择,能够知是非。“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智慧的启迪是从动脑筋思维开始的。所以“端午”这个话题我们每年都要聊,希望大家能够建立起正确的生命观、死亡观,身心灵得以健康地成长。
法师告诉我们,佛教的微信制作,只是为了让大家在网络世界里也能遇到佛法,遇到觉醒的机缘,并不是为了获取关注,让大家沉浸其中。我们始终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尽量放下手机、远离手机,远离生命被占据、被碎片化、被无意义消耗的低迷状态;希望每个生命都能回归真实、回归现实,并且更进一步,回归生命的本来面目……放下手机吧,走到阳光里去!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