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对高尚生命境界的无限向往

2024-06-22 21:30:00 发布: 人气:3
图片



图片




图片

 第二篇章 

图片




图片


图片



第二篇章

这种高贵的思想品格

值得我们永远去思悟



这一天,我们主要来纪念三位历史人物:屈原、伍子胥、曹娥,也是来纪念历史长河中那些浩然正气的人,纪念他们感天动地的志向、孝道和气节。





图片



【曹娥女】

曹娥(公元130年—143年),会稽上虞人。相传其父曹盱在五月五日迎伍神(伍子胥)的祭祀活动中溺于舜江(今曹娥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曹娥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二十二日投江。五日后,曹娥的尸体抱父尸浮出水面,就此传为神话。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孝女曹娥之日。


图片





离我们最近的曹娥女,距今也超过一千八百年了。曹娥是孝心的典范。这个孩子才十四岁,爸爸不慎落江,找不到尸体,她在江边执着地寻找,十多天后,竟然自己跳到江里去。她对爸爸的那份孝心,那种悲愤,她做出的行为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得到的结果也出人意料——五日后,她的尸体竟然抱着父亲的尸体浮出水面。


当时的县令就把曹娥的故事禀报给皇帝,皇帝就把她封为孝女,为她建孝女祠。为什么在中华文明史上要铭记她?一个十四岁的小女孩,她的孝心不可想象啊。一个“国”的文明,最后还是要落脚在“家”上的,人的这种孝心就是构成家族文化、家庭文化非常重要一个元素,是“家”文化里最浓厚的一种情感。


我是在新昌大佛寺出家的,那时候每次跟师父去绍兴开会,都要经过曹娥江。我无数次地看着滔滔江水,想着这个故事。后来,有一次在观摩上海博物馆开国宝展览的时候,看到其中有一份展品,是中国最早写在帛上的毛笔真迹,就是当时的县令把曹娥的故事报给皇帝的那份奏章。历经千年,竟然完好地保存了下来。


到了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东晋年代,王羲之亲自到曹娥祠,写下小楷书《孝女曹娥碑》文,这也是王羲之生平的最后一幅小楷。


从此,这江潮海浪又给端午注入了一份孝感天地的悲壮。





图片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来,屈原遭贵族排挤诽谤,先后被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眼见家国倾覆,屈原在巨大的忧愤和绝望下,于五月五日写下绝笔《怀沙》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


图片





如果说曹娥是对家、对血缘的那份情感和孝心的话,屈原就是为天下。屈原生活在战国时期,离我们现在两千三百年了,作为世袭制的贵族,他保的不仅仅是楚王,实际上也是周天子的臣民。


就像孔子不忍看天下礼崩乐坏,周游列国执着地要恢复周礼。礼,实际上就是一种秩序。克己复礼,就是要符合于大道的规律。把无形的“道”用有形的方式展现出来,这就叫“礼”;用在最通俗的地方就是“乐”。礼如果是比较理论性的话,乐就是比较通俗的,具有生活性的,是普罗大众都可以直接感受到的。


孔夫子所面对的春秋时期,人与天地万物间的秩序就已经淡漠了,文化开始崩塌,道德的分量微乎其微。那屈原所经历的,已经不是个体的危机了,而是天下礼崩乐坏所造成的残酷的战争。当他觉得自己没有办法救民众于水火、让各国能各安其分,那种巨大的挫败感,让他选择了以身殉国。


无论是佛教的观念,还是老子《道德经》的观念,乃至庄子《逍遥游》的观念,都不提倡走这条极端的路,但屈原这种报国之志是值得我们纪念的,这是他超越肉体生命的一种精神世界。一个领悟大道的人是不会畏惧死亡的,一个体解大道的人可以把生命过得很精彩,他完全可以不依赖于权位、财富,而让心灵世界充实、光大。





图片



【伍子胥】

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公元前494年,夫椒之战,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伍子胥力主一举消灭越国,但吴王夫差为伯嚭所谗,又急于北上与齐争霸,不听劝告。后来,伯嚭诬陷伍子胥有谋反之心,夫差听信谗言,赐剑令伍子胥自尽。伍子胥愤恨之余,留下遗言,要家人于他死后把他的眼睛挖出,挂在东城门上,他要亲眼看着越国军队灭掉吴国。吴王夫差极怒,于五月初五日把伍子胥的尸首用鸱夷革包裹抛于钱塘江中。


伍子胥死后九年,吴国果然被越国所灭。


图片





第三位是两千六百多年前的伍子胥,他是楚国人,因为父兄惨遭杀害出逃吴国,助吴国大兴。吴越相争时,伍子胥一直告诫吴王,“越王勾践是一个隐患”,但吴王觉得不可能,反而听信谗言,认为伍子胥有造反之心,于是就赐他宝剑自尽。


伍子胥虽然只是为吴王效力,但他重道义、轻生死,既然忠心被人误解,那宁愿赴死,且视死如归。


我们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你是伍子胥,你收到这把宝剑后会干嘛?他离皇帝很远的,宝剑一丢,官服一脱,他可以消失到民间去的。他又不是吴王家里的王子、贵族,他只是来打工的,但一个打工的人却有那样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品格。有时候想想这真是不容易啊,就像我们佛教里要“参”一样,对于这些伟大的历史人物,我们要去思悟的。



图片



第二篇章

承载着中华民族

清风高节的祭奠和怀念



三位历史人物,曹娥是为家,代表亲情孝道;伍子胥是为诸侯国;屈原是为天下。他在悲愁中写下的《天问》,每一问里都能看出他的思想境界之高,对大道的探索,对人生宇宙、天下文明的深刻思考,所以后世尊他为“一个为天下而思考”的人。


千百年来,端午节寄托着中华民族对清风高节的祭奠和怀念,承载着人们对崇高精神的深深呼唤、对博大胸怀和高尚生命境界的无限向往。这样的文化可以穿越时光,虽然两千多年过去,但只要是一个健康的社会,只要人们还希望人类幸福、家庭和睦、世界和平,我们就要去思考这些主题。


老祖先把这个话题一年一年重复着,从外在的艾草可以清心、排毒,菖蒲挂在门头可以辟邪,到建立高尚的精神世界,再到我们道德的“防火墙”,启发我们深刻思考这些话题。每一年思考到一些,我们的生命境界就会得到一次提升。



图片


图片


法师告诉我们,佛教的微信制作,只是为了让大家在网络世界里也能遇到佛法,遇到觉醒的机缘,并不是为了获取关注,让大家沉浸其中。我们始终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尽量放下手机、远离手机,远离生命被占据、被碎片化、被无意义消耗的低迷状态;希望每个生命都能回归真实、回归现实,并且更进一步,回归生命的本来面目……放下手机吧,走到阳光里去!


图片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这样掏心掏肺的“聊天”, 你珍惜吗?
· 送你一个咒,“咒”你开心!
· 五台话端午之生死观 || 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
· 怎样赚钱?怎么花钱?如何“守住家业”?
· 五台话端午之生死观(下)|开启生命的“端阳”
· 多幸福啊,朝山的老人们
· 一个有缘者共同庆祝的“生日”
· 智慧的启迪,从动脑筋开始
· 信佛,信佛能当饭吃吗?
· 借寺院这个平台,修自己的习气
· 夏至 || 送你一份炎炎夏日得清凉的妙方
· 道济禅师圆寂纪念日 || 如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
· 五台话端午之生死观(下)|在这里,安身立命
· 今日夏至 I 最短的夜,最长的思念
· 【古寺重建七周年】在奉献中体悟自性三宝
· 好事已经开头了,你会希望早一点结束吗?
· 我们信心的大门要对佛敞开
· 古寺复兴七周年|这一切,都只是作为弟子的依教奉行
· 五台话端午之生死观(下)|生命成长,原来有三个层次
· 五毒月九毒日来临,到底有多毒?这些禁忌不可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