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幸福啊,朝山的老人们

2024-06-22 00:02:00 发布: 人气:6
图片
















图片



大家来到五台山,作为朝山,这是很特别的。佛教自古以来就有朝圣的修行内容。尤其对于中国的老人们,在家里服务了一辈子,他们没有什么旅游的习惯,但是学了佛,就有朝山这样一种修行体验。


过去南方很多朝山的老人们,背着老式的朝山袋,有的背一个,有的背两个——左一个、右一个,交叉背,前面还围一个围裙。到一个寺院,把朝山袋里的那块白布拿出来,敲上寺院的章。虽然有时候行色匆匆,但我觉得他们很幸福,在这个年纪,他们还有这种佛教仪式可以参与。 


图片


佛教里朝山,区域跨度是很大的。去个普陀山,就要漂洋过海。以前去普陀山要摆渡两三趟。


摆渡是很有味道的,在船上一坐坐五十分钟、一个小时,小包包里吃的都翻出来,吃饱喝足,然后到窗外去吹吹海风,看着浑浊的海水,闻闻大海特有的紫菜的味道,这个记忆真是特别深刻。


朝完普陀山,九华山也好,峨眉山也好,每一处都距离遥远,从九华山到五台山更是一千多公里,所以很多佛弟子最后才朝五台。因为在他们心目中,五台山很远、很不方便。


图片


一个佛弟子,如果一辈子能把四大名山朝下来,他的心境是不是很开阔?就很心旷神怡。如果家里的老奶奶能把四大名山都朝一朝,是不是很不一样?尤其一个有信仰的、天天在家里对着观音菩萨祈祷的人,他来到了普陀山,这个心境跟游客是不一样的。


同样,在家里的佛堂,或者在自己当地的寺院里拜文殊菩萨,跟来到五台山拜,这个感觉一样吗?又不一样。因为这个场景是家里没有的。



图片












学佛有一个概念叫“情景”。

出家师父特定的服装、

特有的僧相,寺院独特的建筑,

都传承着中国悠久的历史。

就像这座寺院,

一千五百年前的北魏时期,

文殊菩萨化现的贫女就在这里了。

这个场景里贯穿了很多信息。

所以来到这里,

你不仅看到了寺院的当下,

也仿佛能看到我们的祖先们,

他们那个时代的场景。



图片











图片



所以一座寺院,首先作为一个文化载体,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记忆,甚至可以成为过去祖先与现在子孙“见面”的一个链接。


当我们带着朝圣的心来到这里,我们就变成了家里真正的“香火”。这个过程中的虔诚、喜悦,都会超越时空地作用在祖先身上。


图片


我们平时总是觉得,生活已经很琐碎了,每个人都很忙。等到了佛前,稍微沉淀一下,就会自惭形秽。


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因为佛给了你一个很高的智慧平台,当你从这个智慧平台反观自己的时候,就会发现你荒废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对永恒的生命主题没有去涉猎,想的都是碎片化的东西。在寺院里,这个课题就会变得很突出。


所以我们来朝圣,通过这么高的山,这么庄严的寺场景,实际上最后是冲击我们的心灵。讲到底了,这寺院是不是为朝圣者服务的?就是的。


——三参法师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一个有缘者共同庆祝的“生日”
· 智慧的启迪,从动脑筋开始
· 信佛,信佛能当饭吃吗?
· 借寺院这个平台,修自己的习气
· 夏至 || 送你一份炎炎夏日得清凉的妙方
· 道济禅师圆寂纪念日 || 如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
· 五台话端午之生死观(下)|在这里,安身立命
· 今日夏至 I 最短的夜,最长的思念
· 【古寺重建七周年】在奉献中体悟自性三宝
· 好事已经开头了,你会希望早一点结束吗?
· 我们信心的大门要对佛敞开
· 古寺复兴七周年|这一切,都只是作为弟子的依教奉行
· 五台话端午之生死观(下)|生命成长,原来有三个层次
· 五毒月九毒日来临,到底有多毒?这些禁忌不可不知
· 五台话端午之生死观(上)|谈论死亡,是一种慈悲
· 恭迎伽蓝菩萨圣诞 || 从三国猛将到护法伽蓝
· 当下就要做一个身口意清净的人
· 五台话端午之生死观(上)|中国人的生死观
· 但愿我们在轮回路上无处攀缘,在解脱路上处处逢缘
· 你以为的“量身定制”,只是你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