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01
厌离轮回才谈得上解脱
FORIQINGLIANG
只要我们佛弟子依教奉行,就是依偎在佛陀身边;只要我们佛弟子身心受用佛法、践行佛法,就能够融入诸佛的光中、心中;我们每一天身口意清净地精进修行,佛法就会在我们的生命里发生奇迹,就会放光动地。
佛弟子走的是解脱路,但不是每一个人进入佛门就能明白这个道理的,甚至无法区别轮回的路是什么样的,轮回的因果是什么样的,解脱的路是怎么样的,解脱的因果是怎样的,这就需要我们在三宝地广泛去闻思。
所以,闻思佛法不仅仅是通向解脱路,也是明白、了解轮回路,了解轮回从哪里来的,了解地狱和天堂是怎么形成的。从哲学意义上来说,我们了解了才能拒绝它,才能回避它。我们能厌离轮回,能遮止轮回,才谈得上解脱,所以在解脱道上也要学习、了解轮回的因果。
这么大的课题,只有寺院才能承担。世间用几十年时间跟踪调查可以得出一份报告,而佛法是历经劫数在广大的虚空众生界做出的总结。
像佛经里描述的阿弥陀佛成佛,从祂过去做国王,到听佛陀说法、出家为沙门,号曰法藏比丘,然后听经闻法,跟着佛陀去两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参学、调研、观摩,又发广大愿,然后才建立了阿弥陀佛极乐净土。
02
全身心地践行佛法
FORIQINGLIANG
实际上,哪一本佛经翻开都是这样的,《地藏经》里变现在各个世界的佛陀,不能知其边际,数也数不过来的。佛教的经典都是这样提炼出来的,所以,山可崩,海可枯,佛陀讲的宇宙真理也不会变的。
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五年千前、乃至八千年前,这就是相互传承总结的一个过程。而佛经就更加久远了,不仅是这一期人类文明几千年的总结了。
我们看佛经里的七佛,前面一尊佛——迦叶佛,寿命就两万岁,下一尊佛——弥勒佛,寿命就是八万四千岁,这在佛法的汪洋大海里都犹如一滴水一样啊,何况我们现在仅仅百年的人生呢?都不好意思提的。极乐世界去此向西十万亿佛土,这在佛陀所描述的佛国世界里面也只是一个点而已,如尘沙一样啊!
《华严经》所描述的这种宇宙观何其壮阔,“不读华严,不知佛家富贵”。什么富贵?广博的、智慧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读了《华严经》,就知道阿弥陀佛跟我们住在同一层楼,都是十三层楼,隔壁而已。所以,我们求生极乐世界就等于按下门铃,“叮咚”就到极乐世界了。
有了这样广博的宇宙观,我们的心胸还会狭隘吗?人生还会钻牛角尖吗?会偏激、极端吗?会报复社会吗?绝不会的。经典中说得人身非常之难,能听闻到佛法者更加稀有,因此才有“人身难得,佛法难闻”的说法。所以,我们要好好地享受这个人生,要全身心地去践行佛法。
佛陀三乘教法里面,古往今来那些践行佛法的人,都证得了不可思议的境界。对于我们凡人来说,觉得长寿就了不得了,那宾头卢尊者现在三千多岁了,哪里有千僧斋他就去应供。
03
用佛教智慧重塑我们的人生
FORIQINGLIANG
“佛法不坏世间法”
“佛法不离世间觉”
“佛法不坏世间法”
请问文殊菩萨在不在?我们的凡夫肉眼是看不到文殊菩萨的,所以才叫“牛羊眼”。我们要开智慧眼,不能皈依牛羊眼,要皈依智慧眼,天天敲木鱼提醒自己:“皈依智慧,不皈依愚昧。”
我们不要一边念着文殊菩萨智慧眼,一边又念念不忘自己的愚昧、愚痴。要有自知之明,我们这个牛羊眼连自己都不足以了解,更别说要了解地球、宇宙了。地球上已知的百分之五是陆地上的,百分之九十五的海洋我们都不了解的。我们人也是的,对自己的大脑,乃至对自己生命的了解是很少很少的。如果我们对生命有所了解,就不会自私自利,因为自私自利就是有罪的、狭隘的。
所以,学了佛法的人会珍惜一切、感恩一切,会感叹生命的奇妙、宇宙的奇妙、众生的奇妙,原来,我们跟这个世界都是有恩情的关系呀!我们生生世世都依着众生作为父母而受生,我们生生世世都依靠着天地宇宙这个依报而存在。有了这样感恩的心,那你的人生就是禅悦充满、如诗如画的啊!
世界还是这个世界,生命还是这个生命,因觉悟不同,人生观、世界观就会不同,所产生的价值就不一样。只有佛教的博大精深才能让我们重塑人生,把我们每个人也塑造成佛菩萨。
所以说,“佛法不坏世间法”,佛法不会破坏世间的程序;同时,“佛法不离世间觉”,站在佛教的智慧高度上看世间的现象,很容易贯通和转化。
如甲上土,如是众生人道者,亦复如是。如大地土,如是非人亦尔。
—— 《杂阿含经》
清凉寄语
法师告诉我们,佛教的微信制作,只是为了让大家在网络世界里也能遇到佛法,遇到觉醒的机缘,并不是为了获取关注,让大家沉浸其中。我们始终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尽量放下手机、远离手机,远离生命被占据、被碎片化、被无意义消耗的低迷状态;希望每个生命都能回归真实、回归现实,并且更进一步,回归生命的本来面目……放下手机吧,走到阳光里去!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