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外无法”之时,一定是“满目青山”

2024-07-18 21:30:00 发布: 人气:7
图片
图片






Chapter 1

图片


心外无法

解救迷失已久的心






Breeze

图片


图片



佛教的寺院在这个世间住持着佛法,也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的文明。如果细分的话,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


寺院里吃的素斋,这是一种饮食的文明;寺院的建筑是古建,这是一种建筑的文明;我们读的佛经,这是一种文字的文明;出家人的服装,这是服装的文明;各种仪轨唱诵的梵呗,这是一种音乐的文明。佛教还在为我们中华民族保存、传承着这些文化,让那些文化依旧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展现在人间。


寺院的牌匾所蕴含的信息量都很大,都会令人变得有一点睿智,有一点洒脱。


我们的钟楼、鼓楼挂的牌匾分别是“满目青山”和“心外无法”,什么叫满目青山?什么叫心外无法?一念疑心起,就能得多分解脱呀!当这个智慧生起来的时候,当我们生命的主人翁、我们的佛性觉醒的时候,不仅超越了青山绿水,也超越了我们的这个眼耳鼻舌身意呀!



图片





   心

   外

   无

   法




我们生命里面的佛性被压在这个五行山下已久啊!被那些世俗的观念所裹挟、压抑着,我们的灵魂在哭泣,但是我们听不到。高智慧的人说出这样一个真理:心外无法,这就是解救我们这个迷失已久的心的。


“心外无法,满目青山”这八个字,只要念着就不会得忧郁症,一切正报、依报的展现,从物理世界到精神世界的呈现,都是由心而生的,这叫万法归宗,是纲领性的。人类最大的内耗就是迷失自性、迷乱本心,就像手机找不到服务区的时候会拼命寻找,那是耗电量最大的。


人如果心无所主,精神就是迷乱没有主心骨,这时候生命的耗散是极其猛烈的,那一点点饮食是远远不够消耗的。当一个人认识到真理之后,心非常安详地住于真谛,以真理为心的时候,生命就有了同心圆,哪怕就是很少一点食物都可以维持高质量的生命状态。



图片




Chapter 2

图片


心外无法

何处不是真理






Breeze

图片


图片



我们这个凡夫的世界就是不见心,只看到法。当“心外无法”这句话像闪电一样直抵我们的心灵、把我们从万法里拯救出来的时候,心外无法之时,一定是满目青山。


何处不是真理呢?这才是君子坦荡荡的生命状态。君子坦荡荡,哪里来的?一定是从觉悟中来的,从智慧里来的,不是贴商标贴来的。


为什么叫满目青山?《望岳》中说:“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这句讲齐鲁大地上的孔孟之道还存在,“青”代表一种真理。所以满目青山是一种坚定的、毫无疑虑地处在智慧的状态,一点没有疑惑的。所谓的文化自信是百分之百的自信,纯阳之体,内外洞达,透视一切的生命光明,超然、纯阳之态。


如果说“心外无法”是正知正觉的因,“满目青山”就是福慧圆满的果,人人都可以达成,至少是人人可以企及的,而且没有人能剥夺你这个权利。



图片







看一看寺院的牌匾,我们都会得到一种生命的享受,寺院处处都在启迪着我们——生活在现实间,而不被现实生活所埋没。


明明我们的生命是具有饱满的精神世界的,我们却忘失了它的存在,使得精神世界非常空虚。我们来三宝地就是给精神世界充电的,这对生命来说太重要了。


中华文明有了儒释道的智慧,体量之庞大,文化之丰美,让每一个生命足以畅游其中,酣畅淋漓地享受生命。这才是我们来寺院的目的,佛教的智慧会灭除我们内心的烦恼,从气候的清凉升华到精神世界的清凉。



图片



清凉寄语


法师告诉我们,佛教的微信制作,只是为了让大家在网络世界里也能遇到佛法,遇到觉醒的机缘,并不是为了获取关注,让大家沉浸其中。我们始终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尽量放下手机、远离手机,远离生命被占据、被碎片化、被无意义消耗的低迷状态;希望每个生命都能回归真实、回归现实,并且更进一步,回归生命的本来面目……放下手机吧,走到阳光里去!







—— END ——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停止抱怨吧!这一切的导演和主演其实都是……
· 以法相见,是最好的礼物
· 走过中阴“险峡”,是需要本钱的
· 这个“刚强”用来修行是很好的
· 幸福三要素
· 世界因你而改变
· 在佛法里,每一分功德都是永恒的
· 别让自己,活在概念里
· 对年轻人的一些肺腑之言
· 人生苦短,短在哪?
· 不服就比试比试,你说比大还是比小?
· 闻思佛法,不仅仅是通向解脱路
· 修行人,请大胆地往前走
· 正在饱受轮回之苦的你,会痛恨前世没有好好修行吗?
· 你需要,佛教的资粮就等着你
· 今日入伏 | 三伏天,修养身与心的重要注意事项
· “舍得舍得”,舍什么?得什么?
· 佛法在面前,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深刻地去领会”
· 三十年前的小册子......
· 夏天,人人都能做的最方便的法布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