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有法会——
亲朋好友的聚会去不去呢?
法本死活看不进去——
刷会手机放松一下吧。
今天要共修——
天气这么热,下次再参加吧。
生活中,这样的情形我们再熟悉不过了。我们是否想过,这或许正是缺乏福报的表现?修行路上,真正障碍我们的不是亲友,不是手机,不是坏天气,而是——缺乏福报!
福报的重要性
佛陀在《佛说国王五人经》中讲过一个故事,往昔有位国王,他有五个王子,个个具有特长:一个王子的智慧最高超,一个王子的工巧最精湛,一个王子的相貌最庄严,一个王子精进最超胜,一个王子的福报最为深厚。他们都自认为是最优秀的,因此常常争论不休。后来,福报第一的王子成为释迦牟尼佛,智慧第一的成为舍利子,工巧第一的成为阿那律,相貌第一的成为阿难……由此看来,福报确实最为重要。
《因缘品》中说:“诸福真奇妙,其果极善妙,无似福解脱,是故当积福……福德浅薄者,难化堕恶趣,如沙中无油,彼者岂有乐。”讲得非常清楚:福德非常奇妙,它的果报极其善妙,没有像福德那样能令众生获得解脱的,因此希求解脱的人应当积累福德……而福德浅薄的人很难度化,即使给他们宣说再多的佛法也没用,这些人的前途只有堕入三恶趣,就像沙子里榨不出油一样,福德浅薄者不可能拥有安乐。
此外,《毗奈耶经》中说:“福应常修造,无福遭苦厄,若有修福者,现受当安乐。”也说明了这样的道理:应当经常造福德,如果没有福德,就会遭受各种苦厄,若能修造福德,今生来世都会获得快乐。
如何修福报
唐代的法照大师在五台山亲见文殊菩萨时,文殊菩萨对他说:“诸修行门,无过念佛,供养三宝,福慧双修,此之二门,最为径要。”《地藏十轮经》中说:“三界中安乐,皆由三宝生,故求安乐人,常供养三宝。”《华严经》中说:“若彼常于三宝中,恭敬供养无疲厌,则能超出四魔境,速成无上佛菩提。”
修福报要以三宝为背景,世间善法的福田没有超过三宝福田的。三宝地里你供养一分钱,得无量的果报。你到任何的庙里去,看到有功德箱,哪怕你放一块钱也是好的。对三宝有供养心,福报就增长。三宝门中,福德从恭敬中来,一分恭敬消一分业障,得一分福报、智慧。
佛告诉我们礼拜佛时观佛白毫相,消无量罪,增加无量福报。男儿膝下有黄金,当你向佛陀跪下去的时候,从你的膝盖一直到金刚地极,金刚地极就是地球的地核,从地球表面一直到地核都变成黄金,都属于你。向佛陀跪下就有这么大的福报,礼佛一拜灭罪恒沙,念佛一声福增无量,确确实实是这样的。
做义工属于菩萨的行为,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消很多业障,增很大福报。来寺院做义工也是要福报的,你要时时提着正念,要六神有主,手在做事,心不要跑掉,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正念提着。
佛门里修福报,动机要干净。佛门里修福报很快,但如果我们没有正确的发心,不如法失福也很快。《华严经》里说“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因为你没有把这个善业归咎到终极的解脱目标上去。所以,我们来做义工到底是为出三界,还是为轮回埋地雷,这是要想明白的。
求智慧要修福报
我写过一首偈颂:“善财啟步福城东,信财劳力忏罪功,集资定慧成佛路,多少泪水汗水中。”善财童子在福城东朝见到文殊菩萨,听经闻法,开根本智慧,然后遍游诸大善知识,百城烟雨。“善财啟步福城东”,善财是从福城东才遇到文殊菩萨的,他要有福报的基础。也就是说智慧要启步于福报的基础,没有福报基础的这个铺垫,智慧门是难以开启的。
“信财劳力忏罪功”,对佛法有了信心之后,我们付出人力、物力、财力,这样就会消除我们累劫的罪业。但是消除罪业也好,积累资粮也好,实际上也是一个苦行的过程,所以下面就是“集资定慧成佛路,多少泪水汗水中”。这也是赞美我们义工的,赞美大家来帮师父建庙。
为什么要拉你们来建寺院?实际上外是帮师父建庙,内是帮我们自己建极乐世界,铺的是自己的成佛路。我们在佛门中奉献,每一天奉献的功德都不会消失,这个奉献的苦是真正的快乐。
我们怎样求智慧?实际上求智慧要从福报当中下手,当你修福报、积累福报的时候,就会开智慧。福和慧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它们是有因果的,福是因,慧是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