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跟佛,都在祂的钵里

2024-08-12 09:01:00 发布: 人气:13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们大殿里,不仅供奉了五个台顶的文殊菩萨,还有特别的地方,就是供奉了文殊菩萨的过去、现在、未来三尊佛——过去龙种上佛、现在欢喜藏摩尼宝积佛、未来普见佛。




图片



图片

过去龙种上佛

图片

现在

欢喜藏摩尼宝积佛

图片

▲未来普见佛




我们凡夫的肉眼很难分辨,但是如果开了智慧,就会知道文殊菩萨是不可思议的。“文殊菩萨在五台山”只是方便说,实际上祂无处不在,祂的功德叫“不动道场,遍现十方”。以后我们每一个人成佛之后,都是文殊佛国的一份子。因为普见如来的佛国,就是所有佛国合在一起而成的。

 

我们都是文殊菩萨的学生,我们这些学生都成佛之后,各自的佛国合在一起,就变成了“文殊佛国”。所以普见如来,“普见一切”,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在文殊菩萨的摄受加持之中。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华严经》里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弥勒菩萨告诉善财童子:“你能走这么多地方,都是你的第一位师父文殊菩萨加持的。” 善财童子问:“我都走这么远了,还是祂加持的吗?”弥勒菩萨说:“是啊。”然后就看到文殊菩萨的手从云里伸出来,为善财童子摩顶加持。

 

不仅善财童子走过百城烟雨,能参学到善知识,都是文殊菩萨的加持,我们大殿的主尊叫“千臂千钵千释迦文殊师利菩萨”,释迦牟尼佛都已经成佛、千百亿化身了,还在文殊菩萨的钵里。就是说,哪怕已经成佛了,祂度众生的事业也是文殊菩萨加持的。

 

不仅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是祂加持的,《大教王经》里,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都说:“文殊菩萨是我本师。”因为无论谁成佛都离不开智慧,智慧的人格化就是文殊菩萨。在因地需要智慧,果地需要智慧,成了佛度众生还是靠智慧。不论是清净法身佛、圆满报身佛还是千百亿化身佛,都离不开智慧。

图片



是时毗卢遮那如来。则告牟尼世尊及千释迦千百亿化释迦言。吾从往昔修持金刚秘密菩提法教者。是大圣曼殊室利菩萨摩诃萨是吾先师。



——《大乘瑜伽金刚性海

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



























五台山称为“四大名山之首”。你说佛菩萨怎么还排老大老二老三?实际上是不二的,但是一切圣贤,从声闻到缘觉、菩萨、佛,都离不开智慧。

 

智慧一定是我们修行的第一位,有了智慧再去实践,就是普贤菩萨的大行。所以“知行合一”,第一肯定要有正知见,有了正知见,就像睁开了眼,走路才不会有危险。所以智慧代表智慧的眼睛,普贤菩萨的行是代表我们要去实践。无论是普贤菩萨的实践,还是观音菩萨的慈悲,还是地藏菩萨的救度救苦,实际上都需要以智慧为导向。

 

——三参法师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命运的转变从哪里来?
· 修行、屎壳郎和猫
· 【地藏月特辑】这场在忉利天开的会,讲了人间最重要的事
· 请地藏菩萨改变噩梦
· 沿着这一线光,就能看到佛国
· 连做梦也在想着,就开始上道了
· 我们不能再做吃瓜群众,要发愿配合地藏菩萨的救度
· 别忘了,轮回中的生命始终是无常的
· 七夕,在最初的时候与爱情无关
· 这个见地,就是很伟大的修行
· 传统的华服与威仪
· 每年地藏月都要超度、回向,有意义吗?
· 七月孝亲:祖先得度与我们自身修行的关系这么直接且密切
· 佛法,需要长时间去体悟
· 学佛的动机要正确
· 千百年来,佛经里很难信的这句话,隐藏了怎样的修行秘密?
· 信仰在我们的心里到底有多重
· 【地藏月特辑】七月,你可以这样利益祖先
· 把三宝地的加持带回家
· 如何面对修行路上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