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初七
七夕,中国少女乞巧的节日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七夕节由星宿崇拜演化而来,这个古老的节日起源于汉代,在这一天,凡间的女子向天上织女祈求智慧和巧艺,求姻缘并没有排在首位,所以这个节日在最初的时候与爱情无关。后因神话传说的加入,渐渐成为了现在的说法,成为了中国的情人节!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爱情从古至今都是从未落幕的话剧,一直被人们称颂之。
所谓,情不重,不生娑婆;爱不深,不堕轮回。
佛教劝人学习放下万缘,不要执着感情,却不是要人无情,因为,人本来就是有情众生,只要把爱情的聚散当成因缘变化来看,明白“缘散则散,缘聚则聚”的道理,爱、恨便能在这一念之间转变、释怀。
《金刚经》中有一段话:“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诸心”,是指每一个众生的种种心理活动现象,这些都是虚妄的, 从佛法的观点来看,只要有心,就都不是真心,要“心无所住”,心中无物、无心,那才是“真心”。所以说,占有心、依靠心、期待心,都不叫“真心”,而是“烦恼心”。
古人说“相敬如宾”,虽是老生常谈,却是能够维系长久爱情的真正智慧。如果想避免吵架、误解,或者是想消融不断的期待、要求,在遇到诸如此类的问题时,不妨以尊重的心态,心悦诚服、欢欢喜喜、平平静静去面对、解决,心中的纠结,其实在当下都能即得化解。
爱情里的关系,并不是在互相执着、纠缠和占有,而是互相的贡献、成长和学习。能够互相关怀、照顾、包容,去彼此计较、相互猜疑,多沟通,并相互信赖,才能成为菩萨伴侣。
法师开示
爱情,这是人类永恒的心结,也是生命轮回的核心话题。
佛教讲究一个“缘”字,两个人在一起,不管是一见钟情还是日久生情,都是一种缘分,应该相互珍惜,但在一起过日子只有锅碗瓢盆、柴米油盐就可以了吗?
“爱河千尺浪,苦海万重波”,仅仅建立在两性与物质之上的情感是脆弱的、丑陋的、甚至是危险的。
这样糊涂的爱、凡夫的爱是六道轮回最主要的“发动机”。
既然有糊涂的爱、危脆的爱,就肯定有觉悟的爱、坚固的爱,这就是诸佛的大慈与大悲。
慈悲是最圆满的爱,这份爱以菩提心为“发动机”,讲求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讲求恒常陪伴、普同摄受。所以佛陀的爱,才是真正的大爱,是永远不变质的爱,是究竟了义的爱。
凡夫有爱的需求,却没有爱的智慧;有爱的动力,却没有爱的“冰箱”。很好的一件宝贝到手了就变成“糟糠”,很好的一个爱的对象渐渐变成了“冤家”。
如果不想让这一份世间的爱情缠缚成为六道轮回的苦,我们就应该向佛陀请教,只有佛陀才有能力将我们的爱发挥到极致,使其真正地光明圆满。
最坚固的爱情是有共同信仰的爱情,最亲密的伴侣是灵魂的伴侣。
靠近佛陀,皈依三宝,追求心灵的提升,追求智慧的开发,这才是情感能够天长地久的最佳保证。
作为修行人,在感激每一段相遇的同时,我们可以把每一段来到我们身边的缘分,都变成同证菩提的缘。这样,应该就不辜负这一世的缘分了。
现在我们还能学佛,还能成为佛弟子,是不是就是徜徉在佛陀爱的怀抱里?所以今天七夕,不要不好意思讲爱,今天我们谈“爱”——有谁会比佛的爱更广大更深沉啊?
很多人一听到“四大苦空、无常无我”,就觉得佛教很消极。实际上,佛教对于情感的提升和生命的扩展,恰恰是最积极的。佛教的爱,不会消退,不会变质,不会由爱生恨、反目成仇;佛教的爱是圆满的,光明的,永恒的。
佛承认爱,佛也正在爱,佛同时也在教我们怎样去爱。大家知道佛教第一个比丘尼道场叫什么吗?“爱道堂”。为什么起这个名字?意思就是让我们去爱真理,爱智慧,把爱提升为慈悲,让小爱变成大爱,让短暂成为永恒。
反过来,如果我们不懂爱的道理、爱的方法,爱到了你手里,一不小心就变成了恨。因为世间小我的爱,本质就是一种情绪,喜怨交错,爱恨不定。只要是冲浪的人,就会被浪淹没。如果你满足于六道轮回的状态,认为“我现在这样是合理的”,那你必然会被它所伤。
今天之所以讲“爱”,就是想抛出一个问题,让大家想一想:凡夫的爱和佛陀的爱,短暂的爱和永恒的爱,现象的爱和本质的爱,到底有什么区别。
爱是人类不变的主题,只有大道,才是生命终极的意义。但愿大家能通过认真地“爱”,更深刻地探究到生命的真相。
—— 传喜法师
回向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扫码关注 宁波慧日禅寺
您的每一次转发,都将点亮一盏心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