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二十九
近代禅宗泰斗虚云老和尚
诞辰184周年纪念日
虚云老和尚(1840年-1959年),虚老一生一衲、一杖、一笠、一钟,行遍天下,由自度而度人,经历无数磨难,坚持苦行长达百余年。他一生历经五帝四朝,主法十五道场,中兴六大祖庭。传法曹洞,兼嗣临济,中兴云门,匡扶法眼,延续沩仰,是以一身系五宗法脉的禅宗大德。
长老法嗣信徒达数百万众,法脉绵长,如本焕老和尚、宣化上人、佛源老和尚、一诚长老、传印长老、灵意老和尚、绍云长老等一代高僧均是其门下嗣祖沙门。
一代宗师,垂范后世,今将其弟子们对虚老的追忆与感念恭敬摘录,让我们从这些高僧平实的记述里去领略、感受一代佛门尊宿的德范与风骨。
佛源长老:舍身忘命,宗通教通
老和尚一辈子做的事情都是惊天动地的,没有浪费的,你看他一出家就这么舍身忘命,还吃了那么多苦头。老和尚没开悟以前,到处参访善知识,学了很多东西,学《楞严经》、学《华严经》、学密宗、学戒律、学净土等,没有不通达的。所以他会讲经、会说法,实际上他在家时读书不多,现在来讲最多只有高中程度,出家了到处参学,你看他写的东西多好呀!都是从自性中流出,字字金玉良言啊!
古人讲:“贫家出孝子,乱世出英雄。”老和尚是个孝子,他父母亲四十多岁了,还没有儿子,就求观音菩萨,观音菩萨果然送子来了。老和尚生下来是个肉球,紫衣包玉,娘一看就骇恸,四十多岁才有身孕,生下来却是个肉球,唯一的希望都没有了,一气壅死……
老和尚一辈子没见过娘,他虽没见过娘,但到阿育王寺礼拜舍利,燃指都是为了娘,结果看见娘站在一个庄严华丽的宫殿楼阁上,他就大叫:“娘呀!快快骑上龙头到西方去。”娘真的骑上龙头到西天去了。老和尚就是有这个修行,精进心与诚心以三宝威力加持,度娘生西方,他做到了。
虚云老和尚(左)与青年时期的佛源长老
梦参长老:老和尚总是闭着眼
我们天天学戒律,要防非止恶。吃饭、穿衣、说话、走路,你的一举一动,三千威仪一一威仪当中还具足很多细行。有一件事很简单,我们全犯,相信吗?
我们走路的时候,眼睛所见到的,前后左右不能超过三尺。如果听到不正的声音,心里头可以完全不动,正念现前。但是就眼睛这一样很难做到,因为我们的眼睛总是在看。
在道友和老师当中,我只看见一个人——虚云老和尚,永远如是。我跟他住了几年,只要他离开方丈室,我就没看见过他的眼睛,不论在哪里看见他,那老和尚总是如是的。总有微微那么点光,小和尚只要遇见了老和尚,总是观察他。
我就注意这件事,几时碰见他,他永远是这样子的。我说这个老和尚一定有神通,不用肉眼了,总是闭着。没有看到过他脑壳像拨浪鼓似的摆来摆去。走路的时候,一般是看三尺,他只看三寸。他有神通、有慧眼,连路也不看,他是用眼看吗?
那个见不是眼见,而是心见,心里的见是正知正见那个见,这个就不容易。为什么说不可思议呢?不分别什么是正、什么是邪,没有邪,全是正的。
因为每一法都有法的法性,你观一切法的本体,邪也是正,恶就是善,没有善恶之分,万法唯心所起,心正故无法不正,心邪故无法不邪。
什么叫住正道?如果把正道提得深点,就是相信自己是毗卢遮那佛,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的“大”。邪法的本体是什么?还是“大”。邪和正是对待的,有对待的都不是真实的,正也不是真实的,邪也不是真实的,这就叫不可思议。不分别什么叫邪,不分别什么叫正,那就真正住到正法里头了。
灵意老和尚:没有人的时候最可怕
有一年,虚云老和尚在北京开会,期间,专程前往大同参观朝拜云岗石窟及华严寺、善化寺,由法云法师和我等四人陪同。他们乘坐北京至大同的火车,为了老和尚的安全,政府在那节车厢上没有安排其他乘客。当列车行驶到中途的时候,那两位师父怕老和尚劳累,起身到后排坐下,心想这样老和尚可以躺一躺,休息一下。
他们哪能知道虚云老和尚德高望重,严护威仪,重法轻身,立刻把他们叫到身边,问道:“你们为什么不在这里了”?其中一个说:“老和尚,我们坐那边你也好休息一下”。虚老呵斥他说:“犯戒都是没有人的时候犯,修行之人,有人在和没有人在的时候一个样,二六时中不可身心放逸。再说我们买了几个座位就坐几个好啦!其它的座位我们没权占有,不然就要犯盗戒了。”
绍云长老:如理如法,节俭惜福
他老人家是很节俭惜福的,他睡的草席破了,要我们帮他用布补好。不久后,在同一个地方又破了,实在补无可补。我们就对他说,想把草席拿到常住去换一张新的。那时,一张草席只不过两块人民币左右,不料他老人家听后,便大声地骂:“好大的福气啊!要享受常住上一张新席子。”我们都不敢作声了。无论是冬天或夏天,他老人家都只是穿着一件烂衲袄,即是一件补了又补的长衫(禅和子们叫它做“百衲衣”)。冬天就在里面加一件棉衣,夏天里面只穿一件单褂子而已。
老和尚时常开示我们:“修慧必须明理,修福莫如惜福。”
意思是修慧参禅一定要明白道理,道理就是路头。如果想参禅用功,但是路头摸不清楚,对参禅的道理未能领会,那么功夫便很难用得上了。所以古人说:“修行无别修,贵在识路头;路头识得了,生死一齐休。”至于惜福,出家人在情理上哪里有钱来培福呢。其实“造福莫如惜福”,那就是要自己珍惜生活上的一切福德因缘。他经常训诫我们年轻一代说:“你们要惜福啊!你们现在能遇到佛法,到我这里来修行,可能是过去世栽培了一点福报。但是你们若不惜福,把福报享尽了,就会变成一个没有福报的人。犹如你过去做生意赚了钱,存放在银行里。如果现在不再勤奋工作赚钱,只顾享受,把银行的储蓄全部花光了,那么再下去便要负债了。”
净慧长老:大无畏,大丈夫
老和尚这一辈子,从五十六岁以后出世为人。所谓出世为人,就是说结束了专修的生活,真正出来弘扬佛法,救度众生。
老和尚每十年修一个道场。他最初修的道场是在云南。那时云南的汉传佛教很衰微,他老人家朝鸡足山的时候,看到迦叶尊者的道场已经衰败到了极点,于是就发心在那个地方修了一座寺院,叫祝圣寺。直到现在,那里还有人继续住持、弘扬佛法。
以后他又在昆明修了一个云栖禅寺(即华亭寺)。再以后又回到鼓山,中兴鼓山道场。民国二十三年,也就是一九三四年,老和尚来到广东南华寺,在广东住了二十年。一直到解放初期,他还住在广东。
一九四九年的春天,他去香港打了一堂水陆。当时全国已经解放了一大半。这时有人考虑到老和尚的安危,就邀请他留在香港。老和尚说:“我有我的责任,我不必留在这个地方。”可见老和尚是一个愿力很大的人,他完全把个人的安危得失置之度外。
后来有人就这个问题评论说:“虚云老和尚既然有神通,他为什么到了香港以后不留下来,一定要回去做什么?而回去以后又遇到了很多的挫折。”这种评论真是肤浅至极!佛教假使没有那些真正具有责任感、使命感的大德出来支撑的话,哪会有今天?所以从老和尚整个人格来讲,他真是一个具有大无畏精神的大丈夫!
虚云长老与祝圣寺
1926年云栖寺春戒期间 虚云长老法相
1938年南华寺春戒期间虚云长老与妙参、观本、心悟、纯果法师等人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