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人的精气神 || 百年前中国寺院僧侣老照片

2024-09-12 09:00:00 发布: 人气:17
图片


图片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百年前老照片里的出家人,他们身上透出的那股道气,这就是一个有信仰的人的道德修养所散发出来的精神面貌,也是一个民族的精气神。在那个时期,普通民众缺乏信仰的支撑,建立不起心间的精神世界,他是六神无主的。在这个变灭的、无常的世界里,这些出家人的存在,感动和温暖了无数人。乃至对于现在也是一场超时空的净化。




约翰•汤姆逊(1837-1921),英国人,150年前用照相机记录中国社会的著名外国摄影师。被英国伦敦维尔康姆图书馆珍藏的汤姆逊玻璃底片其中僧侣部分。是他1862-1872年之间在中国南方等地拍摄。



图片

【广州华林寺寺院方丈】


图片

【布道僧人】


图片

【大雄宝殿大门弥勒佛前一坐一立的两位僧人】



1876年-1880年,浙江宁波普陀山,和尚。美国杜德维的影集。


图片

【清末镇江金山寺僧人】


图片

【清末正襟危坐的僧人】


图片

1864年,一位正在研读经卷的僧人



图片

清末广西和尚 头上戴的叫五佛冠,也称毗卢冠。表五方佛智,是法界存在之根本。


图片

清末头戴五佛冠的和尚,

肩上的袈裟,有个龙的图案


图片

清末的和尚,美国大学收藏


图片

晚清的僧人,穿着袈裟,一个手上拿着小木鱼


图片

1880年,戴二品文官锦鸡补子的僧人



图片

【晚清时期的一位和尚】


图片

【清末的一处寺庙,和尚步态轻盈,

求神拜佛者络绎不绝】


图片

【清末照片,盘腿而坐的僧人】


图片

【清末飞来寺的僧人,右边的是方丈】




《中国佛教的实践:1900-1950》(The Practice of Chinese Buddhism:1900-1950),是Welch第一部代表中国佛教研究的著作,于1967年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其社会调查较为广泛,在清末到建国之初这一特定时空视域下,从宏观叙事到微观描写,涉及范围也不限于中国大陆,更有香港台湾等地,大至中国佛教社会、小到佛教僧团制度,可以说是一部研究中国近代佛教的必读书目。



图片

南京毗卢寺法事梵呗团,中间为主要的领唱人,右边僧人敲木鱼,左边僧人敲大鼓。


图片

僧人在斋堂过堂用饭,住持在上座过堂。


图片

客堂门口,一位云游僧(右)在回答知客僧的问题。他的衣单在门外放着。

摄于南京毗卢寺


图片

一位监督者在监督检查候选职位僧。

摄于宝华山


图片

僧人坐在禅堂打坐。

摄于镇江焦山


图片

一位监香拿着香板。




图片


回向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图片

扫码关注 宁波慧日禅寺


图片

您的每一次转发,都将点亮一盏心灯!


相关文章
· 中央党校刘余莉教授对佛教的阐述
· 白露时节|守到白露秋分,自见秀而且实
· 清凉壁纸|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 佛弟子专属日历 | 九月,流金
· 开山见宝,香脆美味颜值超赞
· 一切佛弟子,都应该这样做|《佛说盂兰盆经》浅释(四)
· 为什么这一天,功德如此大|《佛说盂兰盆经》浅释(三)
· 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无限的加持
·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 我们要主动配合地藏菩萨
· 江旻憓奥运会逆袭夺冠!讲述伤后如何快速康复,铸就坚韧内心
· 印剧《佛陀》音乐原声Buddham Sharanam Chants
· 为什么要“有缘”才能来到寺院?
· 佛弟子专属日历 | 八月,秋来
· 寺院用斋的全套仪轨
· 了生脱死, 一定是在心灵上完成的
· 清凉壁纸|观音菩萨,为我而来
· 大暑 | 修得宁静心,自在且清凉
· 怀念 | 三十年,他和他的“佛教在线”
· 悼念安虎生居士
· 佛陀所证得的彼岸,我们现代的人还需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