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学者讲,
人最怕“老而无智”。
有句话叫“无志空活百岁”,“无智”其实也一样。但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年龄增长了,智慧却没有随之增长。如何开发绝大多数还在沉睡的脑细胞,这不仅是现代的课题,也是人类永恒的课题。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多么伟大啊。我们来五台山朝圣,就是希望能够启智。我们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就是佛教中最勤劳的老师了,祂教出的学生里,成佛的都无量无边。无论什么年龄段的人,到这儿来都能够启智。小孩得智,能够前途无量;老人得智,正好可以总结人生,化烦恼为菩提,带着丰富的人生经验去教导下一代,用成熟的智慧奉献自己的人生。
风土盈满 时间之味
Chapters 1
人人找回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做自己的创造者,去实践佛法,证明出三界、出六道轮回是真实且可实现的,没有比这更壮观的事了。我们佛法在人间,一代又一代人默默证明着佛法,一朵又一朵人间莲花高超世表,出污泥而不染。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人,这世界才变得有一点可爱,让我们在轮回里看到一点闪闪的金光。我们五台山文殊菩萨的道场就叫“金色界”,滚滚红尘中的一个金色界。
释迦佛陀是我们佛弟子的本师。祂将大道宣说于人间后,就完成了祂的生命任务。为了尊重我们人类的规律,祂示现自己依然有生老病死,因为演戏还得谢幕。
释迦牟尼佛早已预见自己会在几月几号,在哪里涅槃。祂示现死亡时,母亲摩耶夫人从天上下来,在佛棺前哭泣。佛陀又从金棺里坐起来,安慰母亲,为母亲最后说法。
尔时,世尊以大神力故,令诸棺盖皆自开发,便从棺中合掌而起,如师子王初出窟时奋迅之势,身毛孔中放千光明,一一光明有千化佛,悉皆合掌向摩诃摩耶,以梵软音问讯母言:「远屈来下此阎浮提,诸行法尔,愿勿啼泣。」即便为母而说偈言:
「一切福田中,佛福田为最;一切诸女中,玉女宝为最。今我所生母,超胜无伦比,能生于三世,佛、法、僧之宝。故我从棺起,合掌欢喜叹,用报所生恩,示我孝恋情。诸佛虽灭度,法、僧宝常住,愿母莫忧愁,谛观无上行。」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摩诃摩耶小自安慰,颜色渐悦如莲花敷。
——《摩诃摩耶经·卷下》
等到盖棺后,大迦叶尊者赶来,也在佛棺前哭。只见一道光明,佛棺没有开,也没有破,佛的两只脚就从里面伸出来了。佛足饱满,脚底有千辐轮,光明焕然。迦叶尊者手捧佛足,他一下想起来:佛陀哪有什么死亡啊!这是为了尊重人间的游戏规则啊。因为凡夫愚昧,佛陀要是不跟我们一个规则,我们会觉得那个“道理”是佛陀自己的,与我们无关。迦叶尊者意识到这点后,停止了悲伤,佛陀又将脚收回去了。
尔时,世尊以天耳闻迦叶来至,即从棺里双出两足,迦叶见之手捉摩扪,啼泣不能自胜。尔时,迦叶普说颂曰:
「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死;无生亦无死,此灭为最乐。佛所教化人,所度已周遍;我行道逈绝,深恨不见佛。法界悉皆空,色身亦当尔;无有老、病、死,无为无所生。住寿百恒沙,亦当归灭度;况我天尊师,处世着秽污。」
——《菩萨处胎经·卷第七》
然后大家来抬佛棺,却谁也抬不了。最后佛棺自己悬浮起来,高七多罗树,从拘尸城的东南西北四门辗转出入七次,再飞回火化的地方。大家将世间最珍贵的香料堆积起来,金棺从空中落下,停在这些木材上。人间的火、四天王的火、帝释天的火都无法点燃这些木材,最后佛陀自出火,顷刻间这些木材就燃起熊熊火焰。这也是佛陀在为我们表法:我的身体非人天火能燃。所以佛陀被称为“人天师”,祂不仅是人类的老师,天上所有的天王也都拜祂为师。
佛陀这么谦卑,不来触动我们人间的规律,最后祂就证明“道”已经让我超越了生老病死,可以预知未来。
所以每当要赞叹“师”,我都是欲赞而“词穷”。我们中华文化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父母养育我们的色身,对我们有天覆地载般的恩德。但“师”,尤其是佛门中的授道之师,从我们的三界慈父、人天导师本师释迦牟尼佛,到一切诸佛之师文殊师利菩萨,到天下弘宗演教的善知识,他是负责我们生生世世的,负责我们的历代宗亲,负责我们的过去、现在、未来。这就是佛门中“大道之师”,超越世间父母师长的伟大之处。
——三参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