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戒 | 心地之上,皆是光明

2024-10-14 00:02:00 发布: 人气:26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当我们的生命

以菩提心为引导

图片




图片

心地之上 人皆平等



大乘戒法,首先是一个大乘的见地。为什么说出家人在受菩萨戒时,居士可以同时受呢?菩萨戒的得戒前提,是拥有智慧层面上的大乘见地,不看身份,只看心地。


按照求戒的资格来讲,七众弟子(优婆塞、优婆夷、沙弥、沙弥尼、式叉尼、比丘尼、比丘)、世间各种各样的人,上到国王贵族,下到贩夫走卒,乃至身形残缺者,都可以受菩萨戒。因为各行各业、四生六道都有菩萨,他发起的菩提心跟身体、职业无关,所以只要他有大智慧,能听懂师父讲的人性中的佛性,能发起大道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能与大乘心地相应,就可以得金刚宝戒戒体。


所以,这个金刚宝戒上通诸佛菩萨,下济六道群灵。一切众生只要听得懂,就能入到他的自心本位,菩萨也能觉醒自己的菩萨种性。从理上来讲,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从事上来讲,菩萨戒体本身通达过去、现在、未来,如果你过去世在佛菩萨前如理秉受过菩萨戒,那无论流转多少世,无论在各道显现何种形象,你的金刚宝戒戒体都始终存在,直到成佛,所以只要再次遇到这个因缘,戒体的光芒就会恢复。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受菩萨戒的人,一听到这个就会心生愉悦,在法会中会感应道交、身心震颤、泪流满面。


图片
图片
图片

心地之上 

有情无情皆是金刚体性




地球在太阳系里小如微尘,太阳系在银河系里小如微尘,银河系在整个浩瀚的宇宙里又小如微尘,这些浩瀚无边的星系跟虚空比起来,更是小如微尘。但是,虚空依旧没有我们的心大。


与五戒相比,菩提心戒纳含的范围更广。菩提心戒是统摄一切的,因为它缘自于我们的心性。我们受菩萨戒,发的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佛心,是心王,按《华严经》来说,是“一真法界之心”。


了解了这个道理,我们做菩萨后就不能轻慢任何一个众生,连大山、树木、河流,甚至是一根草都不能轻慢,因为以菩萨的高度来看,这世间的一切有情都具有佛性。


有情世界有佛性,无情世界有法性。我们得戒体不仅要依于有情,依于戒师,还要依于寺院的环境。从理上来说,菩提心的金刚体性无所不包,无所不含,周遍法界;但从事上来说,对于我们受戒人,这是一种缘起法,需要有情和无情来一起构成我们的整个戒体。


你现在看这个法堂是物理性质的,但是从菩提心的角度来说,它是光明、清净的,因为它是三宝地,是我们受戒的坛城。从菩提心出发,有情无情境就都会变成金刚体性、无表色法,并在我们的生命中变成戒法,统摄我们的身心,能够任运地遮一切恶、行一切善。


正因如此,菩提心戒的功德远超于五戒。从这个戒体自身的任运上来说,它是无量的,能够遮无量诸恶、行无量诸善。菩萨戒是心地宝戒,这岂是五戒小范围地收摄身口意的功德可以比拟的。


所以一旦我们来讲这个话题,不要说我们人类,就是诸天天神、天王都会欢喜雀跃,因为这个法门是甘露门开,是成佛大道。如果我们能够相信受戒的因,就能断除以往,知道我们为何会迷失、无明、颠倒、轮回,这苦海的种种是因何而起,我们又应当怎么解脱,怎么登上诸佛的舟航。这样,我们的心就会越来越坚定,就会有方向,我们的行为、人生也会勇猛精进。


当我们的生命以菩提心为引导,进入良性的循环,就能与诸佛菩萨一同安住于大乘之中,如山如海,不动不摇。


——三参法师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这“六个法印”,要时时忆念
· 菩提路上,你需要坚信和坚守
· 关于戒法,关于怎么得戒体,虚云老和尚的珍贵开示
· 戒法是佛陀的大加持
· 这样去念佛,都可以往生净土
· 戒律是佛陀的智慧和慈悲
· 心中有数:你的戒体得到了吗?
· 受菩萨戒对我们生命的意义
· 菩萨戒 | 轮回苦海里,你有了一件“救生衣”
· 修行越是往上走,越要以菩提心为基础
· “我要做菩萨”,同学伴侣很重要!
· 悟公上人:修行不发菩提心,犹如种田不下种
· 受了菩萨戒,为什么要储备锡杖?
· 悟公上人:得不得戒体,不需问他人
· 黄庭坚《发愿文》| 山可摧,海可枯,菩提大愿不可动摇!
· 为什么菩萨戒谁都能受?
· 菩萨戒体会陪伴着我们,转烦恼为菩提
· 同样的一天,你守戒和不守戒所得的是天壤之别!
· 选择了菩萨之路,未来注定越走越光明
· 受菩萨戒,就是在人间塑造圣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