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佛教,在小乘佛国里是没有菩萨戒的。他也有戒、定、慧三学,但解脱道是他的核心内容。小乘教法里介绍大乘的时候,几乎就是天花板了,简直太高太高了。
那在我们大乘佛国,一起步就是大乘。我们一接触佛法,就是《阿弥陀经》《地藏经》这些大乘教法。实际上按照次第来说,我们要去补小乘的课。对轮回,你要看清它是苦的,是没有出路的,这个本质看清楚了,再学大乘才有基础。
因为我们都说大乘、大乘,实际上这是佛的大乘,是佛慈悲啊,用他大乘功德加持我们、摄受众生。佛是不舍众生,但我们被佛摄受了,我们要看看自己在佛法里是怎么修学的。你不能说这个功德很大,我去加持一下,然后在佛菩萨这里充好电了,又回去经营轮回了。所以我们每一位要好好地去修学。
佛教在人间存在,不是人间的果报,这是佛菩萨深广的愿力,是一代代修行人的坚守。我们是凡夫,凡夫的特性就是喜欢安逸、轻松、自在、松弛感,这是所有生命的本性。但你们来过寺院了,寺院里松弛吗?你们累了就回去了,但出家人一直都在这里。
修行人追求不追求松弛感?追求啊,但他追求的是内在的解脱境界。内在的解脱境界,恰恰是要克服喜欢安逸的这种本能。翻过了自私自利,我们才能把整个生命投入到佛法当中,最后把我们的生命变成了佛法。然后这个时候才发现佛法是自由的,佛法是金刚宝体,是尽虚空遍法界的。在金刚体性里,没有过去、现在和未来,没有生老病死。这时候才发现佛陀没有骗我们,宇宙里确实有更高级的存在,我们才能有资格进阶到宇宙的高级文明里去。
对于一个修行人而言,他的色身弱了,牙齿掉了,人也疲惫了,但是他越老越有功德。肉体越来越弱,但是他内在的菩提资粮越来越广大;肌肉在萎缩,但是心力在增大。当这个色身业报的蕴越来越小,功德体越来越大,所有有缘的人,乃至这个世界,都在他的心里。
所以我们还能够来学佛,来受戒,我们每个人像孙悟空一样,一个跟头一个跟头翻,翻了老半天,还在如来佛的手掌里啊。幸福吧?哪怕辛苦,也是很值得的。就是因为这个,佛菩萨再累,他也觉得值得,算了吧,这都我过去父母,过去的亲人。
佛成佛了干什么?坐在那没事晒着太阳,喝着咖啡吗?广度群品,不曾休息啊!如果你觉悟了,你解脱了,你肯定也在干这个。你还会制造轮回吗?不会的。你对轮回一点期待也没有,唯一结的就是解脱缘,就是带领众生走向觉悟。
但是因为我们凡夫的狭劣,我们轮回里的习气,哪怕佛菩萨在我们面前,我们还会拿习气对着菩萨。菩萨会不会对我们生气?他会更加悲悯我们,像妈妈怀里的孩子一样,这个孩子如果生病了、痛苦了,妈妈会把他拥抱更紧,更疼他。
一个人受了菩萨戒,就能跟佛菩萨做同学伴侣,过菩萨的人生。但是我们身心还有两种力量,一方面菩萨要救我,我也要做菩萨,但是我们是轮回的业种,这个菩萨戒体的人格,跟过去的凡夫人格还在打架、在撕裂、在拔河。
我们要看清楚自己的这两股力量,你要帮谁?不要站错队了,想着“做菩萨干嘛,我那么傻吗”,然后又站到凡夫的队列,帮凡夫加油了。你要识别它,然后精准地选择,站到菩萨的角色里。告诉自己:这会过去的,不要执着在这个情境里,不要陷在情绪里,不要迷在世间轮回的是非里。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凡夫的我、轮回的我,还有一个菩萨的我、解脱的我,我们要给谁加油,给谁釜底抽薪,要搞清楚,这是我们佛弟子永远的修行。
受菩萨戒,有了这个戒体,我们在宇宙里就不孤单了,我们就跟诸佛是同体了。无论经历怎样的苦难,因为你心中有依靠了,苦难就会变得不那么强大了。这世间无论快乐、痛苦、逆境、顺境,对你来说都如梦幻泡影,精神世界的生命会越来越强大。
我们也一样会经历生老病死,但真正的“我”在功德云中,这个功德不相舍离。在生命最后一刻,轮回的世界开始慢慢隐没,然后诸佛的世界昭示目前。这时候你会发现,“我”从六道里得解脱了,从轮回的苦海里上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