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清净观
恭敬每一个人
我们修行,既要把自己管理好,勤修戒定慧,恭敬诸上座,同时还要有护念别人的心。哪怕我用肩膀扛着,让别人踩着我走,也要有一种忍耐力。
因为人的习惯是喜欢踩着别人走,我们愿意让别人踩着走,愿意成为他人菩提路上的一颗“石子”,这是一个很伟大的课题,要长久地把它放在心里去锻炼。
这样至少你是一个好人,如果你用生命抬举起来的是一个菩萨,那他以后所有的成就都会有你的功德。反过来,如果你障碍的人是个菩萨,那就糟糕了。
以前有一位圣者就示现过这个,他曾经轻慢过一位菩萨,这成了他一辈子修行的污点。后来,这位圣者连走在外面都要手拿一个模具造佛像,念三十五佛,来忏悔自己的罪。
所以,我们要尽量做清净观,把每个人都看作菩萨,恭敬每一个人。我师父跟我讲过,地藏法门的核心就是“一切恭敬”,五台山的文化就是“恭敬一切”。
就像文殊菩萨化现成一个落补丁的贫女,乞食的时候,儿子要了女儿要,女儿要了自己要,自己要了小狗要,小狗要了,还给肚子里的孩子要,这么非礼也不准你生嗔心。为什么?嗔心就是轮回的本,她就是把你这个激出来。你什么是“我”?什么是轮回的本?这就是“苦瓜连根苦”。
在此生的菩提路上
我愿意助你一把力
能做到大清净、大平等不容易的,但这是我们的核心文化。我们离一个好的标准还有距离,所以我们要很惭愧,也要不停地去努力,把它作为生命中的一种参照物。这一关过不去,修行不可能成就的。
我们能够济济一堂,这很幸运,哪一辈子修来的福报,能与这么多菩萨一起共住。所以,我们要有这个心:在此生的菩提路上,我愿意助你一把力,哪怕踩着我的背、踩着我的肩、踩着我的头顶,我都愿意供养你。
在这个时代,无论是信佛的人,还是不信佛的人,无论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在他们法身慧命的成长中,我们怎么能奉献一把力量。成功不必在我,但奉献一定不要少了我,要有这样的做人的精神。
这不是一年、十年,或者一辈子就结束了的,因为我们受了菩萨戒,菩提心的路是生生世世的,“从今乃至菩提果”,一直到成佛,我们的大方向一定要对。你可以聪明,但是不要因为小聪明而误了你的大事。
大方向对了,哪怕傻一点也不要紧——你们都踩着我,我都供养你们。一个寺院里需要这样默默耕耘的人,像老黄牛一样,心甘情愿地护持常住、护持大众,他一定是知道自己干什么的。
如果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想法,那这个团队一定是很优秀的。共善业的力量,会把大家的菩萨种性激发起来。在这个人间、这个时代,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快速地恢复他们的菩萨种性。
活出诗一样的人生
住持佛法的人,一定是过去的菩萨乘愿再来才能完成的。但是乘愿再来的人,也要仰仗殊胜的因缘才能恢复种性,也是需要众缘和合的。
我师父经常重复那句话——“种熟脱三,事事不非”,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种、熟、脱”这三个字跨越了三个时空观念:如果种在过去,那就是成熟在现在,解脱在未来;如果种在久远,那就熟在过去,解脱在现在;如果过去没有种,希望我们令他这一生种下菩提种,帮助他熟在未来,脱在未未来。
弘一大师有一首偈颂就是这样讲的,“我到为植种,我行花未开。岂无佳色在,留待后人来”。这就是诗一样的人生哪。我们要把自己变成一首诗,变成一首音乐,变成一幅图画,最后收获的一定是自己。
生死轮回的路上都是孤独的,在独生独死中,我们会有不同的频率、不同的内涵、不同的资粮,这是真实不虚的。但如果你是一首诗,你就会有诗一样的人生。
我们既然值遇了佛法,就要多祈祷佛菩萨的加持,少一份烦恼,净一份罪业,增一份福德,这样的生命才会比较高效。
我来为植种,我去华未发。
岂无嘉色在,留待后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