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孰能无错,但只有少数的人,能鼓起真正的勇气,祈求原谅,而少数人中的更少数人,能得到真心的原谅。
——电影《与神同行》
祈求原谅需要勇气,而原谅本身更需要智慧。佛教里把这其中的关系叫做解冤解结。
有一个客观的现实摆在我们眼前,你吃了它的肉,欠了它的命债,却不想还。我们活在错误的习性里,做了那么多错误的事情,伤害了那么多生命,你不诚心地向它们忏悔,你的诚心不足以感动它的话,对方是不会放过你的。
另一层面,每个人要了解的是,最大的冤结不是你跟别人之间,而是每个人自己的认知。根据以往的经验,比如人去世后,冤亲债主前来讨债,就要跟他的冤亲债主做思想工作,就是要让他们明白,他们的冤家不是对方,不是你,而是自己。这个道理,我们活着的时候就要明白。
讲道理是显,念咒是密,密是诸佛的力量总集,可以化消业力。当我们念诵解怨结真言,要代表一切众生发自内心的忏悔: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求忏悔,今对三宝求忏悔,今对一切冤亲债主求忏悔。
咒是菩提心之后的功德体,菩提心空性面前人人平等,在佛性面前没有男女相、你我相、众生相、仇恨相,所以在空性的智慧面前,才能超越过去自己的爱、恨、情、仇。没有空性,不仰仗诸佛果地无量功德的威德,我们就难以化消过去的怨结。所以佛法既要理论的剖析,逻辑的推理,将心比心地去思考,同时也需要空性的无我的正见,才能超越狭隘的人我是非。再仰仗诸佛无量劫积累的功德聚,才能化消我们往昔的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