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代,佛弟子的承担

2024-11-15 00:01:00 发布: 人气:26
图片


图片


图片





悟公上人一九三四年出家,经过戒定慧系统的修学,然后开悟,明心见性。四几年他就开始传戒了,无论从律学上,还是讲经布道上,在解放前就已经开始了。所以后来这二十多年的风雨考验,正是检验他如金子一般的文化自信。


在经历风雨后,身口意受佛甘露润泽的人,对人类文明有悲宏大愿的人,他会不离不弃地以命相守。这样一批老和尚,就成为纯正的佛法命脉的守护者和弘扬者。


所以当时我们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参学,私下里就有这样一个准则:经过这二十几年风雨考验的,一定个个都是“真菩萨”。


这个时候的高僧,都是有着满满文化自信的人,学修深广、功德深厚。虽然佛教看上去很微弱,但是这一批老和尚的存在,却成为佛教复兴的坚如磐石的基础。









那作为我们这一代出家人要做的是什么?


图片
图片


硬件的建设,老一辈已经完成;佛教文化的复兴,佛教最核心内容的传承,这个责任就落在我们身上。


但这不是对佛教做一个宏观的描述就能完成的。所以我们在这里,建寺安僧,过宗教的生活。浸润在佛教的文化氛围里,全身心去体验、去验证佛陀所讲的真理,这才是最现实的。


那有缘的人来到这里,也可以很直观地,当下就体验到传统文化是什么。找回文化自信需要一个实体,寺院,就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一个载体,让我们可以全身心地去亲近它。


图片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里有着社会繁荣兴盛的元素,这个元素在佛教里就很直观地呈现出来了。甚至不仅有社会主义的文化元素,佛教里还具有共产主义的文化元素,但这一定是以高度的觉悟、信仰的力量而呈现出来的。


这也证明了,人类还能活出这样一种精神面貌。纵使它不能成为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一种广大的社会的践行方式,但它可以成为人类文明高度的一种示范。











图片
图片



那佛弟子,实际上就有这样一个示范的作用。社会大众不可能都过上这样的生活,但他可以心向往之,可以超越自身的狭隘,跳出自己三维的认知,一瞻彼岸的智慧,找到现实的一种社会实体。寺院,就是这样一种存在。


这个存在是令人向往的,所以它也不是简单地就可以理解的。一个学佛的人、一个出家的人,乃至出家十年也不一定能理解,那更何况社会上普通的,甚至连中华文化都不知道什么意思的人,他怎么可能在寺院里理解大家的行为,理解这个时代建刹安僧对于个人的作用、社会的作用、国家乃至人类的文明的作用。


但他或许能从中得到一点启示。在这个启示下,他生活十年、二十年、五十年,可能会有一点明白。有一点明白了,才可以理解五台山文化,理解文殊菩萨。但讲到底了,这是很难理解的,所以才需要信仰。


在我们的思维逻辑范围里的,是不需要所谓的信仰的,只有超逻辑的、超自然的现象,那种高维的存在,才需要信仰。彼岸的解脱的世界是需要信仰的,此岸的世界不需要的。

 

——三参法师


图片


图片

佛教慧日

图片


相关文章
· 《佛说业报集(三)》 | 猎人
· “南无”的真实义
· 天宁梵呗|宝鼎赞
· 有了修行的功夫,才有堪忍的本钱
· 为什么“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 立冬 || 立冬念佛到君傍,一句弥陀意味香
· 我们也有琉璃光 | 《药师经》讲记连载(四)
· 诗赋清凉|大唐五台曲子六首
· 佛弟子专属日历 | 十一月,冬序
· 今天,恭迎药师佛圣诞〡一个福慧圆满的修行指南
· 努力5天都没能抢救回这条鲸鱼,解剖才发现,它肚里有整整80个塑料袋
· 这些国家入寺是要脱鞋袜的|东南亚和欧美澳佛教的礼仪与禁忌
· 霜降 || 一声清韵满霜天
· 总书记考察的六尺巷,有着怎样的典故?
· 触碰别人的头是极其不礼貌的|泰国、日本和韩国佛教的礼仪与禁忌
· 见闻得福|观世音菩萨圣像超级合集
· 印光大师复温光熹居士书:你有何神通道力,欲做惊天动地之事
· 第六届世界佛教论坛在宁波开幕 王沪宁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 南传佛教礼仪的独特之处
· 应知应会|中国佛教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