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无”的真实义

2024-11-14 21:30:00 发布: 人气:28
图片
图片




01

{ 用心体悟 }



我们平时大多处在一种生命的表面现象,心是很散乱的,这是时代的通病。哪怕我们信佛了之后,给自己贴个标签——“我是佛教徒,我是信佛的”,但实际上我们的习惯还是这样,对于佛教的甚深智慧,我们并不具备探索的精神。


佛陀对这个轮回世界的认知是非常透彻的,祂以大般若智去照见世界的真实相,去看清它的因果。但是我们普通的佛弟子却很难以佛的智慧为我们的智慧,以佛的视角为我们的视角,以佛的心为我们的心。


就像念佛都是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佛号念起来很简单,听别人念也简单,但真实地落地是不简单的。



图片


“南无”是皈依的意思,“南无阿弥陀佛”就是“皈依阿弥陀佛”,但是阿弥陀佛是谁,你认识吗?祂在哪儿?祂有什么特质?首先你要了解阿弥陀佛是什么,当你都了解了,才能落实到“南无”这两个字上,才能够皈依、相应、顶礼。


了解阿弥陀佛的过程,既要有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有生命的感受,用身心去证明。因为它不只是一种理论,它是诸法的实相,诸佛菩萨的本质就是无量光无量寿。


如果连知识性的理解都不到位,就根本不会知道“南无”是什么。所以,一开始先要听闻这个概念,然后还要去思维、去修行、去体悟。“南无”才会有体悟,有体悟才会进一步“南无”。否则嘴里念着“南无阿弥陀佛”,实际上跟诸法实相差得很远很远的。




了解阿弥陀佛的过程

既有理论知识的学习

还要有生命的感受

要用身心去证明



图片
图片


图片

02

{ 听经闻法 }



有一位居士跟我说,他已经皈依三十多年了,当我说到我们出家人是以了生脱死为目的时候,他还是一脸迷茫地、很认真地问我:“师父,什么是‘了生脱死’啊?”


我突然觉得非常地沉重,因为我们出家几乎必问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出家?基本上大多数人都会回答:“为了了生脱死。”这就让我们产生了一个错觉,以为学佛的人都懂因果,都知道“了生脱死”,实际上一个皈依三十多年的人有可能都不知道。




图片
图片



图片





所以,哪怕是一个最基本的佛教概念,我们都要很用心地、很用功地去了解,不能空空地顺嘴滑过。对知识的了解,有浮光掠影的,也有非常深刻的。我们学佛三年五年有可能都只是嘴边滑过,念的这些字认识吗?认识。会念吗?会念。知道吗?知道。但哪一天你会发现,自己根本不知道。


佛法建立的是一个我们未知的世界,我们对轮回的路很熟悉,对解脱又很陌生,纵使佛陀来为我们剖析这个轮回世界的真相,我们也很陌生,因为这不是我们所能理解的范围,也不是我们所能见到的真相。


一个人不是皈依了、领了皈依证,就自然会懂佛法道理了,所以,听经闻法是佛弟子最大的福报。每天听一点,每天能思考一点,从知识性的闻思开始,然后知行合一,真正地落在修行上去体验,最后才会产生深刻的理解,以佛法的智慧超越轮回的假相,安住在自己生命的深处,与智慧在一起,与佛陀在一起,这就叫“南无”。真的“南无”了,无论顺境逆境,一切都会变成佛法的庄严。





图片



清凉寄语

图片




法师告诉我们,佛教的微信制作,只是为了让大家在网络世界里也能遇到佛法,遇到觉醒的机缘,并不是为了获取关注,让大家沉浸其中。我们始终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尽量放下手机、远离手机,远离生命被占据、被碎片化、被无意义消耗的低迷状态;希望每个生命都能回归真实、回归现实,并且更进一步,回归生命的本来面目……放下手机吧,走到阳光里去!


FORIQINGLIANG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天宁梵呗|宝鼎赞
· 有了修行的功夫,才有堪忍的本钱
· 为什么“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 立冬 || 立冬念佛到君傍,一句弥陀意味香
· 我们也有琉璃光 | 《药师经》讲记连载(四)
· 诗赋清凉|大唐五台曲子六首
· 佛弟子专属日历 | 十一月,冬序
· 今天,恭迎药师佛圣诞〡一个福慧圆满的修行指南
· 努力5天都没能抢救回这条鲸鱼,解剖才发现,它肚里有整整80个塑料袋
· 这些国家入寺是要脱鞋袜的|东南亚和欧美澳佛教的礼仪与禁忌
· 霜降 || 一声清韵满霜天
· 总书记考察的六尺巷,有着怎样的典故?
· 触碰别人的头是极其不礼貌的|泰国、日本和韩国佛教的礼仪与禁忌
· 见闻得福|观世音菩萨圣像超级合集
· 印光大师复温光熹居士书:你有何神通道力,欲做惊天动地之事
· 第六届世界佛教论坛在宁波开幕 王沪宁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 南传佛教礼仪的独特之处
· 应知应会|中国佛教概况
· 中央党校刘余莉教授英国汉学院演讲:孝亲尊师,中华文化的大根大本!
· 今日寒露 || 风露浸秋色 天寒且加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