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知应会|南北传佛教的饮食禁忌

2024-11-17 09:01:00 发布: 人气:97




素食

文化

Vegetarian

 Culture


图片



大多数宗教都会涉及一些饮食方面的禁忌,佛教因为历史传承、宗教修持和社会影响等也形成了具有一定自身特色的饮食禁忌。南传、汉传与藏传三地在实践中并不统一,除了各地自然与社会环境的差异,也涉及南北传佛教对于食物禁忌的不同规定,共通的地方是“大蒜禁食”。




图片
图片

一、中国汉传佛教





汉传佛教的饮食禁忌,从食用对象来讲,主要包括酒、荤、腥三大类。此外,还有一些饮食中需要注意的其他事项。酒:从针对在家居士的五戒、八关斋戒,出家众的十戒、具足戒,再到大乘如《梵网经》菩萨戒,佛教声闻、菩萨等诸乘戒均明确规定不得饮酒。从世俗角度而言,饮酒既影响今世的现实生活,又使人死后与善道无缘;从宗教修行角度而言,饮酒令心散乱,触犯戒律,可谓百害无一利。荤:在佛教原指五种吃后易造成较大口腔异味的辛辣刺激性植物,即五荤,又称五辛。不同佛教典籍中关于五辛的记载略有出入,比较明确的有《梵网经》所记载的大蒜、茖葱、慈葱、兰葱、兴渠。除了以上经典中记载的五辛,中国汉地佛教对于大葱、小葱、洋葱、韭菜等具有刺激性气味的食物,也纳于不得食用的范畴。腥,即肉食。汉传佛教的受历史传统和广泛受持的梵网经菩萨戒影响,严禁食用包括鱼、禽在内的一切肉类,形成流传至今的汉传佛教食素传统。是否能食用鸡蛋,目前意见不一。


其他事项:有部分法师可能坚持“日中一食”“过午不食”“头陀行”,对饮食有自己的坚持,请勿在午餐之外的时间,多次劝人进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二、中国南传佛教

PART.02

图片




图片
图片



南传上座部佛教除了和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同样禁止饮酒以外,在饮食方面的禁忌主要包括:肉类禁忌:僧侣绝对禁止食用特定种类的十种肉,即人肉、象肉、马肉、狗肉、蛇肉、狮子肉、老虎肉、花豹肉、黑豹肉及熊肉。此外,肉类的获得,同样遵循“三净肉”的标准。(三净肉:不见杀、不闻杀,不专为自己而杀)葱蒜类禁忌:部分南传上座部佛教戒律中提到女性出家人禁止食用大蒜和洋葱等具有强烈气味的蔬菜,而对于出家男众,不同的传承可能会有不同的规定。非时食:南传佛教中有比较严格的过午不食的戒律,也就是过了中午之后不再进食固体食物,仅可以饮用果汁、糖水等流质。一坐食:部分南传佛教的长老谨守一坐食的要求,每日唯作一食(日中一食,不吃早餐和晚餐),同时一坐而进食,期间不能左右挪动或者起身以后再度坐下用餐。此外,由于南传佛教严格禁止女性触碰出家众身体,请避免由女性将食物、水等直接递交到南传法师手上,可放在其身侧桌子上或由男性转交。





PART.03

图片
图片

三、中国藏传佛教  


图片
图片
图片



藏传佛教同样禁止饮酒,但并不要求全体茹素,听食三净肉。只有在某些特定修法,比如“观音闭关”期间,才禁食肉、蛋、葱蒜等。也有个人发心在一段时间——三个月、半年、三年、尽形寿——保持素食。但这不是集体要求。由于地域物产的关系,某些地区习惯上不吃鱼虾等,这一点不分在家出家。特别是某些并不常见的食物,一般都拒绝尝试。在饮食上的禁忌和习俗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肉类选择:虽然藏传佛教并不要求僧人或信徒必须食素,但在肉类上有着特定的禁忌。藏族人普遍不吃马、驴、骡、狗肉,有些地方也不吃鸡肉、猪肉和鱼肉等。牛羊肉是主要的肉食来源,但强调不为了口腹之欲而特意杀生。当天宰杀的肉:藏族中有一种观念认为,当天宰杀的动物其灵魂尚未完全离开躯体,因此不能立刻食用,需要等到第二天才能吃,这种肉被称为“宁夏”(意为“日肉”)。


大蒜禁食:在进行宗教仪式或朝拜神圣之地时,通常避免食用大蒜,因为大蒜被认为具有强烈气味,可能污染或亵渎圣地。



图片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我们这一代,佛弟子的承担
· 《佛说业报集(三)》 | 猎人
· “南无”的真实义
· 天宁梵呗|宝鼎赞
· 有了修行的功夫,才有堪忍的本钱
· 为什么“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 立冬 || 立冬念佛到君傍,一句弥陀意味香
· 我们也有琉璃光 | 《药师经》讲记连载(四)
· 诗赋清凉|大唐五台曲子六首
· 佛弟子专属日历 | 十一月,冬序
· 今天,恭迎药师佛圣诞〡一个福慧圆满的修行指南
· 努力5天都没能抢救回这条鲸鱼,解剖才发现,它肚里有整整80个塑料袋
· 这些国家入寺是要脱鞋袜的|东南亚和欧美澳佛教的礼仪与禁忌
· 霜降 || 一声清韵满霜天
· 总书记考察的六尺巷,有着怎样的典故?
· 触碰别人的头是极其不礼貌的|泰国、日本和韩国佛教的礼仪与禁忌
· 见闻得福|观世音菩萨圣像超级合集
· 印光大师复温光熹居士书:你有何神通道力,欲做惊天动地之事
· 第六届世界佛教论坛在宁波开幕 王沪宁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 南传佛教礼仪的独特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