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切的护念
师父他老人家纵使在圆寂前三天,还在全身心地给我们讲法,教我们怎么在这个苦难的世界开心地学佛,不被现象、困苦击倒,要笑对人生。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师父一直是安详的、慈悲的,不管什么时候,都对众生充满了悲切的护念。
他老人家把强大的解脱法喜、安住在诸法实相中如如不动的力量,就像火车头一样,带动我们这些“车厢”,让我们从五浊恶世里抽身出来,教我们以强大的觉醒的力量超越无常,超越苦难,超越那些冤仇、忧伤。这就是阿弥陀佛在垂手接引我们。
他老人家并没有因为自己来到人间八十五年,最后要走了,而显露出一丝一毫的个人情感上的忧伤,还是那样满腔热情地分享着佛法。心中想的只有弟子,只有众生,这是怎样安详的内心世界啊!
在他要告别这个世界的那一天,身边的弟子让他吃维生素,师父说:“还要吃这个吗?”“要吃、要吃。”师父也照样吃给弟子看,就这样默默地,不动声色。本来要打坐,弟子说,“师父,躺着,躺着。”师父就去躺着了,最后就是吉祥卧走的。
师父经常跟我们说“坐也自在,卧也自在,一切自在”、“有道无道,自己知道”。实际上他也想,一个修行人坐脱立亡多么殊胜呐!但是为了不打扰弟子的心,也没有强求。
我也问过师父,“师父啊,您圆寂的时间为什么不告诉我们呢?”他说:“这个好告诉你们的呀,我徒弟这么多……”我们就像一群小鸟一样,师父都不惊动我们。
生离死别在我们弟子心里是非常重大的事情,我们还没有解决这个生命课题。我出家多少年了,梦到父母亲去世都会痛哭流涕地醒过来,难以接受。如果我们最敬爱的师父走的话,不敢想这个话题......
师父他老人家也了解我们,我们那两下子接受不了这些的,所以他就安安静静地来,安安静静地走,不打扰这世间,不惊动我们,自修自了自安排。
修行的课题
生死对他老人家来说已经没有什么了,就像六祖大师的生死观一样。《六祖坛经》里就记载了,他说明年就要走了,你们现在有什么问题赶快问我。弟子们一听就哭起来了,六祖大师看着大家说:“你们不了解我,所以才哭啊!如果你们知道我的境界了,就不会哭了。”师父他老人家已经了生脱死了,已经超越生死轮回了,他安住在这个大光明里,连跟我们告别都是悄悄的。
记得在最后四天的时候,我去看师父,师父看着我。因为我跟师父经常有这样的对视,他看着我,我也看着师父,从法上去体会。但是那次,师父看着我,跟我摆摆手,说:“你的寺院我不去了。”我心里“咯噔”一下,我的反应是“我犯什么错了,师父不到我的寺院来了”,并没想到师父这是在跟我说再见。
师父那么温柔,那么怕惊起涟漪,就微微地跟弟子打了招呼,但是我们没反应过来。几天后师父圆寂了,这才知道,原来师父跟我们讲的是这个意思。
实际上,这就形成了我们修行的一个目标:我们怎么样能修到像师父那样,也能预知时至,也能彻证娑婆、净土不二,彼此无异,极乐即是娑婆,娑婆即是极乐。这就是我们修行的一个课题了。
| 清凉寄语
法师告诉我们,佛教的微信制作只是为了让大家在网络世界里也能遇到佛法,遇到觉醒的机缘,并不是为了获取关注,让大家沉浸其中。我们总是希望:每个人都能尽量放下手机、远离手机,远离生命被占据、被碎片化、被无意义消耗的低迷状态;希望每个生命都能回归真实、回归现实,并且更进一步,回归生命的本来面目......放下手机吧,走到阳光里去!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