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恭敬”,在佛法修行中如此关键

2024-11-21 09:00:00 发布: 人气:14
图片


图片



每一个佛弟子,既要有自我的修养—— 勤修戒定慧,恭敬诸上座,把自己管好,和合共住,让常住兴盛;同时我们还要有一个护念别人的心,愿意用肩膀扛起别人,愿意让师兄弟踩着自己走。这要有一种忍耐力的,因为人的习惯是喜欢踩着别人。


让别人踩着自己,愿意成为别人菩提路上的一颗铺路石,这是很伟大的一个课题,我们要长期地把它放在心里,去锻炼。这样至少你会是一个好人。


如果你用生命托举起了一位菩萨,那他所有的成就,你都会有功德;反过来,如果你踩过一位菩萨,那这会成为你一辈子修行的污点。所以我们对每个人都要作清净观,都要恭敬。




图片


众生学平等





悟公上人曾说,地藏法门的核心就是“一切恭敬”。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其文化就是“恭敬一切”。


五台山的《清凉山志》四卷中记载“贫女乞斋”的故事:贫女身着补丁摞补丁的衣服,乞斋时,为儿子要了为女儿要,女儿要了自己要,自己要了小狗要,小狗要了,肚子里怀的孩子还要,这么非礼也不准你生嗔心。“嗔心”就是轮回的本。她就是把你这个嗔心激出来,你什么是“我”?什么是轮回的本?叫“苦瓜连根苦”。这是很重要的,这是五台山文化的核心。






图片




贫女乞斋


元魏大孚灵鹫寺,每春三月设无遮斋。不简道俗,不别贵贱男女乞儿,悉令饱足。于食等者,于法亦等。


有贫女莫知所从,携抱二子,一犬随之。身无余资,翦发以施。未遑众食,告主僧曰:“吾有急务,遽就他行,请先分我食。”僧可之,与馔三分,意令二子俱足。女曰:“吾犬亦当得食。”僧勉强与之。女曰:“我腹有子,更须分食。”僧怒曰:“汝求僧食无厌。在腹未生,若为须食。滥饕之心,乃至此乎!”贫女被诃,即说偈曰:苦瓠连根苦,甜瓜彻蒂甜。三界无着处,致使阿师嫌。即踊身虚空,化菩萨相;犬为狮子,儿为二天童子,云光缥缈。复说偈曰:众生学平等,心随万境波。百骸俱舍尽,其如憎爱何?时会千人,悲泣向空曰:“大圣,愿示平等法门,我等奉行。”空中偈曰:持心如大地,亦如水火风。无二无分别,究竟如虚空。


会主自恨不识真圣,取刀欲剜其目,众遮乃止。即以贫女所施之发,于身起处建塔供养。万历初,主僧圆广重加修饰。塔下掘得圣发数绺,其色如金,视之不定。塔在大塔院寺东侧。


——《清凉山志卷四》





那我们能做到吗?做不到,就要生惭愧心,我们离好的标准还很有距离,然后把它作为我们生命中的一个参照不停去努力。因为这个关过不掉,修行是不可能成就的。






图片


修行是“从今乃至菩提果”






图片
图片




无我

- 奉献 -





我们能够济济一堂,跟这么多菩萨一起共住,这多幸运啊!所以我愿意成为大家进步的托举,成为大家此生菩提路上的一臂之力。哪怕踩着我的背、我的肩、我的头顶,我都愿意供养你,大家都要有这样的心。


成功不必在我,但是奉献一定不要少了我。在这个时代,佛教在人间,在大众里,在信佛与不信佛的群体间,在在家和出家人间,在他们的法身慧命的成长中,我们怎么能奉献一把力量,我们要有这样的精神。


修行不是只有此生的,菩萨的路是生生世世的,是“从今乃至菩提果”,一直到我们成佛。所以大方向一定得对。你可以聪明,但是不要因为小聪明误了大事。人只要大方向对了,呆一点也不要紧,你们都踩着我,我都供养你们。一个寺院里需要那样子默默耕耘的“老黄牛”,但是他一定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心甘情愿地护持常住、护持大众。





图片



图片


需要众缘和合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想法的话,那这个团队一定是很优秀的。这个善业的力量,会把一层一层的菩萨激发出来,在这个时代快速苏醒、恢复他们的种性。


住持佛法的事业,一定是乘愿再来的菩萨才能完成。但是来了,也要有殊胜的因缘,也需要众缘和合。这个世界,往往一百个菩萨来,九十九个沉沦了,能不能把这个比例改变一下呢?一百个来,能够苏醒十个、二十个、三十个,越多越好。



图片
图片
图片



所以,悟公上人经常重复那句话:“种、熟、脱。”这三个字,跨越了三个时空。




种熟脱


下种、调熟、解脱之略称。为佛化益众生之三阶段。下种即众生与佛法最初之结缘,调熟即有成佛可能之种子,逐渐成长至近于开悟,解脱即成佛种子全然成长,终得圆满悟果。台宗认为最初将成佛种子播于众生心中,以迄最后之开悟,可分为此三阶段。




如果“种”在过去,那就“熟”在现在,“解脱”在未来;如果“种”在久远之前,那就“熟”在过去,“解脱”在现在;如果过去没有“种”,那希望令他这一生“种”下菩提种,帮助他成熟,“熟”在未来,“解脱”在更久远的未来。



图片



弘一大师有一首偈颂说:“我到为植种,我行花未开。岂无佳色在,留待后人来。”这就是一种诗一样的人生。如果我们把自己变成一首诗,变成一曲音乐,变成一幅图画,那收获的一定是你自己。


生死轮回的路上,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但是你如果是诗,你一定拥有诗一样的人生。哪怕独生独死,我们也会有不同的频率、不同的内涵、不同的资粮,这是真实不虚的。 



图片




图片


回向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图片

扫码关注 宁波慧日禅寺


图片


您的每一次转发,都将点亮一盏心灯!


相关文章
· 如果没有佛菩萨的愿力,我们将在何处?
· 意业的漏,怎么堵?
· 证道完全仰仗善知识
· 安住在信心的传承里,修一遍得一遍加持
· 文殊菩萨以何种方式来相见
· 在金色世界,文殊菩萨正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接引众生
· 修行,就是老老实实住在佛菩萨的大愿船上
· 孔子、孟子与你的孩子
· 这是修行人的高贵品格
· 在善的路上前进每一步,会成为送给未来自己最好的礼物
· 珍惜自己的修行,把此世界转为道用
· 戒定慧,都是为了“堵漏”
· 身心越稳定,就会与道越相应
· 此时再不修行,更待何时?
· 修行中遇到障碍,原来也是一种瑞相
· 找到法喜禅悦,让生命变得“宝贵”
· 佛菩萨还要再积累资粮是为了什么?
· 念佛要以此为立场
· 从厌离心到菩提心, 这门功课需要做透
· 为什么要把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