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菩萨还要再积累资粮是为了什么?

2024-11-17 06:00:00 发布: 人气:26
图片



有人问:我们做的功德,可以永远回向吗?不会减少吗?


观音菩萨来度我们,都要“福聚海无量”啊!一切诸佛菩萨虽然都已经圆满了,但是为了度众生还是要积累资粮。没有厚重的资粮,不可能证悟广大的智慧,有了广大的智慧,你才可以与诸佛菩萨同一体性地去利益众生。如果我们积累的资粮比较少,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的法身德,如果不够厚重,也是难以广大且无边无际地去利益众生的。


从理上来说,众生的佛性都是具足的,但事上,他由无明而造作的恶业,尽虚空都不能纳受。你怎么样令他的恶业净化?怎么在他没有上升的资粮的时候,给予他上升的资粮?所以一个人即便是乘愿再来的,他这一世度众生的数量都是有限的。如果过分地去度众生,利益众生的数量已经超过了他的储备,那他要用好几世的功德去贴,甚至连寿命都会很短,他下一世到人间时,也会默默无闻地再积累资粮,不会为人所知。


我们总说“带业往生”,谁带业?谁往生?是佛菩萨带业,让我们往生。一个善知识利益众生,都是把自身的福禄寿、五分法身的德贴给众生的,这就叫带业。一个善知识,他要隐蔽着修多少世福报,才能来人间给众生挥霍一次。


我们虚云老和尚利益众生这么广大,但他连出家人给磕头都不受。不受供养、不受顶礼,都是为了节约福报。节约福报干嘛?多利益能够利益的众生。佛陀久劫勤苦,广积资粮,就是为了到我们这个五浊恶世来救我们。释迦牟尼佛在因地行菩萨道时,经历了三大阿僧祇劫的时间,仅是做国王、做每一层天的天主的数量都不可计数。“劫”已经是久远的时间了,“阿僧祇”更是无量了,佛陀还用了三大阿僧祇劫来集资粮。所以我们此时此刻能听闻到佛法,就是佛陀的努力。也有善知识说,从正法、像法、末法,所有三宝的事业中,我们佛子受用的一切,都是释迦牟尼佛的惠利,都是他老人家的福德力。


我们在三宝地里就知道,这里的一切都是讲解脱的。出家人穿的是解脱服,我们吃的饭、睡的床、踏的地都是三宝的,都是解脱的,只有我们内心的习气、烦恼是自己的,所以怎么能不惭愧、不忏悔呢?每天想一想,所有的一切都关乎解脱,都是诸佛菩萨哀纳受,赐给我们的。佛陀还那么鼓励我们,说我们每个众生都有佛性。这也不是虚妄的鼓励,这是真实不虚的。我们具足解脱的基因,但是烦恼的中流是那么得猛烈、湍急,所以有时候要定一定,自定尘沙,怀着惭愧心,忏悔心,精进的修行,用实际行动感恩佛菩萨生生世世的救度。



图片


相关文章
· 念佛要以此为立场
· 从厌离心到菩提心, 这门功课需要做透
· 为什么要把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
· 这种聊天,很重要
· 国际宽容日 || 大度宽容,自利利人,你需要这样一个美丽人生
· 半山园里王荆公 | 诗人与宰相背后,他是“半山居士”
· 如果用数字来量化“十法界”
· 人间苦不苦,就看你有没有觉悟
· 在这声佛号中感受温暖和光明
· 量大福大!想成为有福的人,要扩大心量!
· 狗子也有佛性,但它能成佛吗?
· 寺院,是依菩提心所建的
· 在得定、发慧之前,修行的一个重点
· 这,就是金刚宝体
· 善用无常的积极性
· 出离心,你真的修过吗?
· 菩萨度众生,靠的是福德和愿力
· 轮回之盘已经转起,我们应该如何脱离?
· 修行要一关一关闯,怎么闯?
· 大乘佛教仪轨的功德力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