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皈依成始成终
再终极的法也不离这个基础
我有时候想,末法时代能把“三皈依”说清楚都不容易的,找一个能听清楚的也不容易。住持三宝好理解,理体三宝就不容易理解了。
“佛”即是“觉”,“法”即是“正”,“僧”即是“净”,觉正净三宝,师徒要很相应了才能说。
但师父就是要把佛的“觉”的特质,输入到弟子的“觉”里去,让他产生佛的无漏功德。产生了无漏的功德,弟子才有可能成就。
比方说,狗也有觉的,但狗的那个觉是无漏的吗?它不是无漏的。它没有自觉,也没有维护,它就是那么自然的,所以,这个觉对它就没有意义。
从佛的果地来看,“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但从因地上来说,众生只有觉了才有用,如果不觉,佛性有也等于没有一样。
就像狗子虽然也有佛性,但它能成佛吗?它不知道那是它的佛性,更不知道珍惜、护念、积累,它怎么能成佛呢?
所以,讨论狗子有没有佛性,这没有多大意义,只有把认识自己的佛性当成功课,认知它、开发它、保护它、珍惜它,才有意义。好自珍重,你也如是,我也如是,就得法了,得法也没离开一个三皈依。
佛性,你懂了,这个就是“法”,依着这个法修就是“僧”,这样就具足一体三宝了。成佛的因都找到了,那果还远吗?自性三宝,好自护持,就可以依此成佛了。
实际上三皈依成始成终,再终极的法,也不离这个基础的,所以阿底峡尊者穷其一生都在讲三皈依。我们如果不去深刻思考,哪里懂这些呢?所以要珍惜,好自为之,我们如理如法,佛法就兴盛了。
我们现在看到的经典
都是佛陀舍命求来的法
会修行了,鬼都不愿意投胎做人的。佛经里就讲,佛陀因地做“雪山大士”在修行时,听到一个罗刹唱着偈颂——“诸行无常,是生灭法。”大士问,“你讲得千真万确啊,这应该还有下一句,你有答案吗?”罗刹说,“有,但不告诉你!我肚子饿,还没吃的呢。”
大士说,“你都懂这么深的道理了,为何不投胎做人呢?”罗刹说,“我才不要做人,做人我就忘掉了,这样我还能修。”它一边找着吃的,一边吟诵着这么珍贵的佛法。
当时,佛陀就用命给它换,对罗刹说,“你只要把下面的答案告诉我,我把我的血肉给你吃”。罗刹后来说出下半部分——“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大士把这句偈颂刻在树上,刻好之后对罗刹说,“不行,你再等一会儿。”罗刹说,“你是不是想赖啊?”大士说,“不是,我想把它刻在石头上,这样就可以永远存在了。”
这个故事,我们每提一次,都会很感动。佛法,永恒的美丽,哪怕重复一百遍,也有价值。
我们现在看到的经典,都是佛陀舍头目脑髓,用生命为我们求来的法。所以,不要因为祂简单或者什么样就轻慢。每天要问问自己,我的恭敬心增加了吗?我的感恩心增加了吗?如果没有增加,这是很恐怖的事。
天天你是厌倦了,还是越来越欢喜,越来越留恋,越来越感恩?自己要反问自己的,要看好自己的心。
经典记述
所谓三宝,有自性、住持二种。佛者觉悟义。自性佛者,乃即心本具离念灵知之真如佛性也。法者规范义。自性法者,乃即心本具道德仁义之懿范也。僧者清净义。自性僧者,乃即心本具清净无染之净行也。
住持三宝者,释迦佛在世,则为佛宝。佛灭度后,所有范金合土,木雕彩画之佛像,皆为佛宝。佛所说离欲清净诸法,以及黄卷赤轴诸经典,皆为法宝。出家染衣,修清净行者,皆为僧宝。
——《印光法师文钞•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