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金刚宝体

2024-11-14 06:03:00 发布: 人气:10
图片
图片





我受菩萨戒是在龙华寺。龙华寺的丹墀都是石头垒成的自然地面,受戒时一跪就是半天。我那时听得入了迷,一边听一边感动地流泪,等到结束时,才发现膝盖已经破了。跟我一同受戒的师兄有备而来,戴了一个护膝。但我后来想想,什么都不准备也挺好,这样能够在菩萨戒的开示中与金刚体性完全对接,将肉身完全忘却。



我们的“心王”

图片

就是离一切相


图片


图片

不着于相,

回归本性,




所以有人来求菩萨戒,我就让他放松自己的心。因为再高的知识、再大的权势、再多的财富,到这里都没有用,菩萨戒讲究的是“心性”。在菩萨戒的平台上,我们在世间所拥有的一切都如尘埃一般,对菩提心的心体毫无作用。


乃至这个内容无关黄红赤白,无关男女老幼。它不是任何角色,它也不用来粉饰你这个角色。我们的“心王”就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离一切相。不着于相,回归本性,回归正等正觉,三十二相就会从自性中自然产生。


我们的肉眼或许看不到,但成为菩萨的殊胜的业实际上已经具足,法报化三身的结构也已经在我们的生命中显现出来了。






图片


图片

从“理”上来说,

我们的佛性它是“法尔如是”的。


在“事”上是慢慢成就的

图片



六祖大师最初在曹溪时,为法辛劳。为常住舂米,体重不够,就在身上绑一块大石头,每日劳作不以为苦。六祖大师那时候还是居士,还没受菩萨戒,但实际上他已经是大菩萨了。


我们有了菩萨的标准,就要时刻在心里照照“觉镜”:我是不是菩萨?是大菩萨,还是小菩萨?我要不要努力忏悔?这就是在“事”上,事上是慢慢成就的。


但“理”是很伟大的,理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从“理”上来说,我们的佛性不是任何人造的,它“法尔如是”。正因如此,佛陀才会充满信心来弘法。



图片



《梵网经》云:“汝是当成佛,我是已成佛,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


我们本师释迦佛陀在菩提树下得道成佛后,开口说的第一句话是:“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众生却皆因妄想执着,不知道自己是佛,这就很冤枉。


请问,释迦佛成佛了,你相不相信?相信。但你为什么能信呢?佛陀在菩提树下成道,具备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你是怎么相信的?这个原理很奇特的。


我们的生命能闻知,能了解,能相信,就是靠我们有一颗心。心就是我们的一面镜子,我们在了解佛的同时,佛就在这面镜子里映现了出来,我们就自然而然地生起了信心。


那佛为什么要度化我们呢?因为我们这些所谓的“众生”,都在佛的心内,都被佛的菩提心光照耀着。佛的光既然照得住我们,我们还跑得出佛的范围吗?释迦佛陀坐菩提道场,请问我们有没有跟祂在一起?


所以,“诸佛是众生心内的诸佛,众生是诸佛心内的众生”。这是光光互摄的,这个光的体就是正觉之体、佛性之体。这佛性之体不分男女老幼,没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就是金刚宝体。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善用无常的积极性
· 出离心,你真的修过吗?
· 菩萨度众生,靠的是福德和愿力
· 轮回之盘已经转起,我们应该如何脱离?
· 修行要一关一关闯,怎么闯?
· 大乘佛教仪轨的功德力是很大的
· 在变数中,找到不变
· 大人之“觉”
· 以此为基础修起来,步步都非常稳
· 戒定慧三学都是来“堵漏”的
· 钟鸣板响里,一天有一天的功德
· 修行到底修什么?
· 开心幸福的口诀是什么?
· 初识安那般那法门|Erste Bekanntschaft mit der Anapanasati-Methode
· 去制造一个命运在自己手里的世界,那才是可靠的!
· 对于解脱,这样才能变得更有把握
· 想出家?是要很真实地去思考的
· 学佛是为了什么?
· 梦参长老 | 度众生也是度自己
· 离解脱最近的时候,出离心生起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