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解脱,这样才能变得更有把握

2024-11-11 00:02:00 发布: 人气:7
图片
图片


10

Nov.2024

图片

 我们这一生闻过的法,

 是要去用的。


如果活着的时候

训练得很娴熟,

死亡之后在中阴身时

运用起来就能得心应手。



图片
图片

反之,人身失去时,一辈子佛法的熏习在八识田里没有成熟,世间的浊业反而成熟的话,解脱就会很渺茫。




我们很多老和尚,童真入道,没有经过世间的染污,他一辈子积累的净业成就的时候,极乐就现前了。所以一个真正的修行人为什么要低调?因为修行能不能了生死是很实在的一桩事。

 

对修行人来讲,转染成净,脱离轮回,走在这条解脱路上时,助道因缘就很重要。


所以我们到了一个道场,与那里是相生的关系还是相克的关系,自己要很小心。如果相生,就是善缘一场;如果相克,就变成一场恶缘。这就是听经闻法的重要性,因为如果不听法,不能把我们的心相续理到如法的境界,你就会被烦恼控制;烦恼一旦占了上风,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就会变成恶缘。













图片
图片



生命就是这样,不进则退。你今天是好人,明天还想做好人,就要小心谨慎。不是今天是好人就永远是好人。


同样,你今天悟到了《金刚经》所讲的“真空妙有”,并不代表你永远悟到了。你的分别意识对不分别的真理在一瞬间有所领悟,但你的习气还保持在原地不动呀。


所以要常常地忆念那个金刚体性、真空妙有,常常忆念阿弥陀佛、无量光无量寿,这样才会念念增明。


以三宝为对境,每一个殊胜的念,每一个至诚的念,都能消你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反之,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就能灭你的善念、你的佛念、你的菩提念。


所以到底是站在念佛的一面来灭自己的习气,还是站在习气的一面来灭自己的正念,这是一个拔河的过程。





就算是菩萨还有一个不退转位。菩萨五十二阶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到初地欢喜地菩萨,阶位已经很高,祂已经明心见性,但并不代表不会退转。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求愿往生极乐世界,因为如果不往生极乐,有多少菩萨将会退失菩提心,回到凡夫地,从而再次堕入轮回的旋涡。


修行就是这样高难度的。真理的本体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的、不增不减的,但这一个万法清净的本面跟你介绍,你要听懂不容易;能听懂又能认识,不容易;认识之后还能护念住,更不容易。














图片
图片


 解  脱






所以这整个过程实际上离不开善知识和清净道友的助道因缘。离开了这样一个成长环境,就会像鱼离开了水。


在这里,我们大家相互间是清净的道友,但此生能够成为不变的清净道友吗?此时,我们是三宝弟子,但这一生乃至生生世世都能成为三宝弟子吗?你现在看到寺庙、看到出家人觉得有一点缘,但这种信心你能保持几年?


我们很多人跟佛门的缘,实际上是很薄的。有的就是一面之缘,有的是微微一笑的缘,有的是听到一次名字的缘,有的是见一次面的缘,还有的人的福报只是踏进佛门一次,下一次就再也发不起心了。




所以我们今天加入进奉献的队伍,进行身口意的密集型修行,实际上是为了把这个缘注入到更深厚的缘分中去,使它经得起岁月的消磨。


从而,令我们最终的解脱变得更有把握。

图片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想出家?是要很真实地去思考的
· 学佛是为了什么?
· 梦参长老 | 度众生也是度自己
· 离解脱最近的时候,出离心生起了吗?
· 我愿意,成为你菩提路上的铺路石
· 佛弟子修行,修的是心
· 把三千大千世界的黄金、权利都给你,要不要?
· 佛弟子的道德,与中华民族的大道文明一脉相承
· 修行就是修自己
· 没有福报是开不了智慧的
· 你的福慧,从哪里来?
· 华严字母|起梵腔——松纯长老唱诵
· 我们每天念的「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
· 只有觉悟的人,才能把人生变成喜剧
· 我们能信到什么程度,就受用到什么程度
· 心灵文化自信的起点
· 立冬 | 每一个冬季,都是一场修行
· “天降日”的意义
· 修行,你只要不耽误自己
· 心灵喜悦,是学佛很重要的一个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