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感慨,人为什么苦才会修行呢?有的时候到环境很恶劣的地方,生命都难以维续的时候,在那儿才什么也不想,就“嗡嘛呢呗美吽,嗡嘛呢呗美吽……”
娑婆世界是一个堪忍的世界,如果不把这个苦变为修行的话,你就对不起这个苦难。所以在不苦的时候一定要珍惜自己、鞭策自己。
这是“娑婆世界”,它不是在美好中完成美好,是要从多少不和谐里才能挤出一点和谐来,这就是“娑婆世界”。极乐世界不会这样,极乐世界一切都那么美好,在风中就能成就三忍,证无生法忍,种种诸根对境都能转为道用。
我们要在这个世界转为道用,太不容易了。玄奘大师就是悟得这个道理。他说我九死一生才到这里(那烂陀大学),我还懈怠?所以他日以继夜地学习,拿烛火烫自己来抵挡困意。这样在那烂陀大学三年,完成了别人十年都完成不了的学业。
所以学佛是理性的过程,学佛不是一个高兴的过程。唐僧九九八十一难,也不是他高兴过,都是被逼得没办法,只能过。每一关都好像看不到出路了,又出现个因缘,逢凶化吉,又过了一关。
所以人是需要鞭策的。我们积极地投入到这个僧团里来,投入到整个寺院的大众生活中来,并且欢喜地接受调御,自觉地成为其中的一部分,这样才会呈现出一个总的美丽的“图画”。寺院是一个道场,哪怕一个建筑也好,一个雕刻也好,它一定是很精美地呈现在这里的。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如果觉得自己还可以,那就一起修行,一起增上,良性循环。如果觉得烦恼重了,那就回避一下,自我调御一下。因为成长越快的时候,负面能量会越大,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甚至在现实中就是“道高一尺”还没觉得,但“魔高一丈”是铺天盖地,扛着,坚忍着。
所以能自利的人,很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自己能处理自己的负能量;利他,就是能够承担别人业力。能净化自己的业力,也能净化他人的业力,这才叫“自利利他”。在儒释道里面,这是一个共认的标准。
老子讲到:“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垢”就是业力、众生的苦难。你能承担众生的苦难,才能称为“社稷主”。
“社稷”是土谷之神,“社稷之祀”,这个“祀”就是祭祀的意思。所以“社稷主”就是一个主法者。
那对于社会来说,就是一个君王他是要有这个本事的,所谓“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就是万方有罪的话,我要有承担这个罪的能力,不要降罪于大众,我来承担,我来教导,我来把它净化。这样的人一代又一代地出现,地球上人类文明得以一代一代地延续。
那到一个人的修行上,就是我们明白这个道理,然后自我净化,能识别自己的染污、净化自己的染污。但祖师讲得很清楚,什么叫修行?“但自怀中解垢衣,谁能向外夸精进。”他说修行没有喊着“我修行我修行”的,你的衣服脏了,肯定自己悄悄就洗掉了,不会宣扬。修行也是这么一个除垢的过程。
宇宙本来就是圆满的,诸佛本来就是圆满的,这个宇宙的多维性要你修吗?圆满的时空要你修吗?不需要的。你只要不耽误自己,不要局限于自己。只有你才能损害自己,也只有你才能拯救自己。
所以修行是一个“但得除障”的过程,把脏的除掉了,把自己的障碍克服了,你就进步了。
但如果在圆满的时空中你不愿意进步,佛也拿你没办法。佛说我有“三不能”,其中一个就是,我们不愿意解脱,我们对这个事不认真对待,那佛也是拿我们没办法的。
——三参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