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佛陀认为的具有完美品格的人

2024-11-06 09:00:00 发布: 人气:8
图片
图片




经典里讲五浊恶世,要想躲过五浊恶世的苦难,需要靠般若空性的智慧。


作为佛弟子,佛陀以祂的智慧来做我们的容身之地,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当我们的人身暂时还健康,心还没有迷乱的时候,应该努力让自己的生命处在什么样的状态?还是要去修慈无量、悲无量、喜无量、舍无量。


这种美好的状态,虽然是暂时的,是无常的,但是当你在发光发热的时候,就像妈妈曾经的爱一样,即使她人已经逝去,但是作为子孙,作为跟她有缘的人,受过她爱的哺育的人,依然会时刻感受到她爱的存在。她的爱,她的勤劳,她的慈母的情怀依然是有真实的意义的。






图片

不可执空如介子许

图片



所以祖师也讲过一句话,“宁可执有如须弥山,不可执空如介子许”。如果你错误地理解空,就会有偏失,你会跑到偏空、耽空的一面。一旦在耽空里形成了习气,贪恋那种寂静、舒服而不愿意出来的时候,就是一种病。


戒律的清凉,定力的清凉,声闻缘觉的功德,这些是佛陀亲自教给我们的,但当我耽溺其中时,佛陀也会马上纠偏。《法华经》里佛陀就说过,佛道长远,我怕你们疲劳,所以中途给你们现一座化城,设一个凉亭,作为休息之用。但你如果贪图享受而在凉亭里面安家了,那就是焦芽败种。


图片


禅定是有禅定的快乐的,所以有的人一得到清安就不愿出禅堂。修小乘道也是这样,觉得自己打打坐挺好的,吃饭的时候托个钵,有就吃,没有就不吃,反正在禅定状态能以禅悦为食。尤其小乘的人在修观身不净的时候,那种强烈的厌离心真的会让他只想一个人赶快逃离。


修小乘就是远离三界,立身到安全的地方。佛陀说,知道跑这很好,逃离危险境地,保证自己的安全,这种本能没有错,佛法也需要你这样的配合。但如果保持这个心态不变,在自己逃离了火灾现场而不愿意做一个逆行者去救别人的时候,品格也就显露出了问题。所以佛陀才斥之为“焦芽败种”。



图片


对佛陀而言:我救你,你所有得到的法乳的滋养,寂静的快乐,远离危险后的安全,都是我的功德贴给你的。一切都是我的化现,是预设好的。知道你们会有不堪长远的痛苦,所以设好了一个个凉亭,让你们可以歇歇脚、充充电,目的是希望你们的生命变得越来越壮大,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慈悲。你可以本能地远离痛苦,但是你要带着远离痛苦的同理心去拯救还在痛苦中的人。


你已经安全了,当你安全的时候,就要劝小向大,带着对三界的清晰认识,带着对出离三界的经验,再回到火宅中去,把困在火海中的人救出来。这才是佛陀认为的具有完美品格的人。


但能做到这一步,是很了不起的。我们现在,很多人还轮回得不亦乐乎,没有看到危险,也不愿意怀疑轮回、揭露轮回,更没有力量从轮回的恶业中跳出。因此,发菩提心,哪怕俗谛的菩提心,都是大多数人不具有的功德。


图片


所以对于做师父的人,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弟子自己证明了,受用到佛法了,同时能自觉处在慈悲喜舍的状态了,师父就放心了。佛道旷远,但菩提心必定会引领我们一步一步成就佛道。



图片



图片


回向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图片

扫码关注 宁波慧日禅寺


图片

您的每一次转发,都将点亮一盏心灯!


相关文章
· 最在意的人,最能扰乱你的心
· 光阴似箭,不要懈怠
· 不要把修法的体验用来加固“我执”
· 安般法,最终要汇入这里|안반법은 결국 여기로 흘러든다
· 解冤解结,最大的冤结是什么?
· 根性好的人,尤其要注意的
· 这句佛号,最终会成为你生命中不可分割的那艘大船
· 药师佛在这个世间的“发射站”
· 修行,要守好这三门
· 文殊菩萨留下的圣发和成佛之法
· 修行路上,一个很伟大的课题
· 三门清净好修行
· 修行,怎么达到一个好的状态呢?
· 读​弘一法师晚年当众忏悔有感
· 所有修行中的体验,都要回归于此
· 佛门内的聊天,是会聊出法义的
· 如果有善根,当你读到他们的文字, 都会有这种生命的同感与震撼
· 为什么上帝不奖励好孩子?
· 佛法的一切功德都是源于现前僧
· 师父常说,佛一生说法不过聊心而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