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宽容日 || 大度宽容,自利利人,你需要这样一个美丽人生

2024-11-16 06:01:00 发布: 人气:9
图片


1993年,联合国大会决定将1995年定为“国际宽容年”,同时将每年的11月16日定为“国际宽容日”。目的在于强调在多元化的社会里,通过宽容能使人们和谐、和平地生活在一起。


孔子的学生子贡曾问孔子:“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原则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恕”,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宽容。


图片


图片

关于宽容的两个故事

图片


01



 频婆娑罗王的宽容


佛陀在世时,有位阿阇世王为了夺取王位,害死了自己的父王频婆娑罗王。当他自立为王不久后,知道了弑父的罪报,开始心生悔恼,由此全身发热生疮,臭秽不可闻。经治疗后,病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越发严重。虽经别人劝请,往佛陀处求取忏悔解救,但仍自惭形秽不愿去。


频婆娑罗王虽被儿子杀害,但他生前信佛虔诚,深知身心的虚幻无常,故不但没有任何的怨恨,并且在知道儿子的情况后,反而显灵劝告儿子。告诉他,他是佛陀的弟子,愿以佛陀的慈悲来原谅他,而且佛陀就快入灭了,如果不赶快去就再也见不到佛陀了。因为除了佛陀能救他不堕入地狱外,再也没有任何人可以解救他了。受到父王的宽宥和催促,阿阇世王前往求见佛陀,因而得以获救。


频婆娑罗王的宽容真是令人感动,他展现了宽容的真义,由此难能可贵的宽容,他不仅原谅了儿子,也更升华了自己。


图片


02



佛陀的宽容


据佛经记载,佛陀有一位堂兄弟叫提婆达多,因为嫉妒佛陀,几次加害佛陀。然而佛陀知道提婆达多一直企图伤害自己,却从未对其产生嗔恨心,反而一再地帮助他。


即便是提婆达多最后因犯五逆重罪而堕入地狱,佛陀依然感念他在过去世曾帮助过自己,并在《法华经》中为其授记,说提婆达多在地狱果报结束后,将来会成就佛道,佛号“天王如来”。这就是佛陀的宽容与忍辱胸怀。


图片


三参法师开示:都在同一个凉亭歇脚,为什么还要争吵?


一个念阿弥陀佛的人,看一切都以清净的眼看,将一切众生都作阿弥陀佛看,不看他的凡夫相,只看他的佛性,这才是真正的净土法门。


看一朵花,要由衷赞美它:你会开放,我却不能;你能供养佛前,我却身秽不净、烦恼充塞。同样的,微风徐来吹动铃铎,可以供佛;水流潺潺,盛于器中可以供佛;蓝天白云、春枝秋月,都可以供佛,而我能拿什么供佛?以这样的清净而惭愧的心,去看世间万物,去念六字洪名,就处处皆是弥陀,当下即是净土。


我做居士的时候,对极乐世界就是当“家”想,一心发愿要回极乐的家。后来遇到静慧长老,他老人家也是这样说:“娑婆世界是凉亭,极乐世界才是我们的家。”凉亭,你也来歇脚,我也来歇脚,来往过客,还有什么必要争个面红耳赤?把这个世界当成凉亭,大大方方你好我好,不贪瞋也不吝啬,这对于国家社会而言,不仅不消极,反而是一股很大的正能量。


否则你争我夺,贪瞋痴慢,穷极一生都只为了自我的名利钱财,不信彼岸也不信净土,这对于构建社会的和谐与美好,无疑是起负面作用。


奉献在这个世界,却对这个世界连一根草的贪执都不存,心心念念回向极乐,这也是建设人间净土的一种方法。


如果没有彼岸思想,怎么建立此岸净土?如果没有笃定的归宿感,此生又怎能心安理得地做人?


不争不抢,大度宽容,自利利人,你需要这样一个美丽人生,世界也需要这样一位人间菩萨。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半山园里王荆公 | 诗人与宰相背后,他是“半山居士”
· 如果用数字来量化“十法界”
· 人间苦不苦,就看你有没有觉悟
· 在这声佛号中感受温暖和光明
· 量大福大!想成为有福的人,要扩大心量!
· 狗子也有佛性,但它能成佛吗?
· 寺院,是依菩提心所建的
· 在得定、发慧之前,修行的一个重点
· 这,就是金刚宝体
· 善用无常的积极性
· 出离心,你真的修过吗?
· 菩萨度众生,靠的是福德和愿力
· 轮回之盘已经转起,我们应该如何脱离?
· 修行要一关一关闯,怎么闯?
· 大乘佛教仪轨的功德力是很大的
· 在变数中,找到不变
· 大人之“觉”
· 以此为基础修起来,步步都非常稳
· 戒定慧三学都是来“堵漏”的
· 钟鸣板响里,一天有一天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