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业的漏,怎么堵?

2024-11-21 00:02:00 发布: 人气:22
图片
图片



每个生命都有不同的认知、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道德价值。我们要想实现生命的升华,但实际上,我们却时时处于“漏”的状态。除了行为上,见地上的漏更不能忽略。



曾经有人问佛陀,

身业、口业、意业,

哪一个最重?





有人认为身业最重,光是杀、盗、淫这三个身业,就已经非常严重了;有的说口业重,舌头就像是一把刀,“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个行为可能时间长了就忘掉了,但有些话能在心里记一辈子。


最后,佛陀回答道:“意业为首,次口业,再次为身业。”



图片



意业是很厉害的。意的恶业,岂是二百五十条戒、五百条戒或者一千条戒可以遮止的?出家人的行为规范有“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但烦恼有多少呢?有八万四千烦恼啊。八万四千哪能算得过来?


这些意业的遮止,都是靠师徒在平时聊天中,善知识愿意把自己的世界观分享出来,从而让弟子们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但这在这个世间是很不容易的。所以,佛陀给我们开显了这个道理后,我们作为佛弟子,应当知道怎样才能既让自己出离,又让这个世界变得有道德。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那首先,是应该要将从三皇五帝到周文王、周武王再到孔夫子,这一条脉络传承下来的大道文明作为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中国人是有大道文明的。我们生活在这片中华大地上,有幸能成为炎黄子孙,拥有三皇五帝这些祖先,这是最值得我们自豪的。除了自豪之外,作为佛弟子,我们还要选择一条大道之路,将这份令人自豪的文明延续下去。


玄奘大师说:“宁可向西一步死,不向东方一步活。”这实际上跟方位无关,而是跟渴求真理的心有关。我宁愿死在求取真理的路上,也不要活在一个守旧的、令人疑惑的、苟延残喘的假象里。


这个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理解了这一点,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才会有自豪感。

图片

一句阿弥陀佛

就是无漏法



千百年来,社会不断演变,人心也在现实社会中摇摆不定。我们必须不断思维并明确自己要守护什么,要遮止什么,应当怎样做人。在这样的思维里,戒就产生了。


所以讲到细了,每个人的身、口、意要无漏,这就是戒定慧三学。戒定慧三学的核心就是无漏。


只要是有漏的,都不是我们能皈依的。悟公上人讲,一句阿弥陀佛就是不生不灭,就是涅槃,就是无漏法。念念阿弥陀佛就是念念无漏。这一句佛号不仅念在嘴里,也要体现在我们的行为上。

 

——三参法师



图片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证道完全仰仗善知识
· 安住在信心的传承里,修一遍得一遍加持
· 文殊菩萨以何种方式来相见
· 在金色世界,文殊菩萨正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接引众生
· 修行,就是老老实实住在佛菩萨的大愿船上
· 孔子、孟子与你的孩子
· 这是修行人的高贵品格
· 在善的路上前进每一步,会成为送给未来自己最好的礼物
· 珍惜自己的修行,把此世界转为道用
· 戒定慧,都是为了“堵漏”
· 身心越稳定,就会与道越相应
· 此时再不修行,更待何时?
· 修行中遇到障碍,原来也是一种瑞相
· 找到法喜禅悦,让生命变得“宝贵”
· 佛菩萨还要再积累资粮是为了什么?
· 念佛要以此为立场
· 从厌离心到菩提心, 这门功课需要做透
· 为什么要把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
· 这种聊天,很重要
· 国际宽容日 || 大度宽容,自利利人,你需要这样一个美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