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见五蕴皆空
度一切苦厄
信息时代,无功用的信息也多如牛毛,沉迷在铺天盖地的信息里,会对我们干扰很大。所以,要学会精准地选择自己需要的。选择对了,就会享受正确的结果;选择错了,再努力,得出的结果也是错的。
对于我们来说,皈依三宝就是一种选择。我们选择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选择听观音菩萨的话。
观音菩萨讲的《心经》有二百六十个字,我们在妈妈的肚子里也是二百六十天。《心经》开篇就讲到“照见五蕴皆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就是我们要去了解的,即便不懂也要多念。
观音菩萨是救苦救难的,祂不但来救我们,还告诉了我们离苦得乐的方法——我们所看到的一切都是色法,从内在的身体到外在的一切,观音菩萨告诉我们“色即是空”,方法是“照见五蕴皆空”,结果就是“度一切苦厄”。
“空”是有内容的,我们要去理顺这个逻辑关系,要靠我们的智慧去照,苦才能结束,而不是拿着锤子把它砸掉就叫“空”。色、受、想、行、识这五蕴,能照见一蕴空都不得了,哪怕能照见色蕴的百分之五十是空,我们都会得到极大的解脱。
我们天天困在色蕴里,如果身体健康,你不会觉得有什么,但哪一天福禄寿摄不住了,色蕴开始涣散、衰老、死亡,这个时候,你就会感受到,色蕴像山一样压着我们。
如果曾经训练过,有智慧可以照见色蕴皆空,那么在死亡的那一刻,色蕴如山般压下来的时候,你就不会受这个苦。甚至你的神识还能从色蕴里跳出来,你可以摆脱老苦、病苦、死苦的折磨。就像孙悟空从五行山跳出来一样,那种抓耳挠腮的快乐是无法形容的。
信仰是非常朴素的
它是我们生命的基本技能
我们要把修行变成常态化,变成生活的必需品。不要觉得信仰“信则有、不信则无”,觉得它高不可攀,实际上信仰是非常朴素的,它是我们生命的基本技能,人生处处需要修行啊!
戒定慧的修养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为什么我们的生命质量不高?因为我们缺失了基本的信仰,我们没有戒定慧的修行。就拿六度来说,我们做人需要持戒,需要忍辱,需要布施,需要精进、禅定、智慧,佛教我们的任何一个,在生活中都是必需品。
每个人都会面对生老病死,但对于有修行的人来说,这些只是生命的觉受。“竹疏不妨流水过,山高不碍白云飞”,有了这样的生命境界,生老病死的苦就会降到很低,甚至还能在生老病死里找到法喜禅悦,这才叫“游戏人生”。
古时候这种文化非常普遍,大家也不用多说,就像瞎子吃汤圆一样,心中有数。最多父母跟自家孩子说一说,家族里一代一代这样传下来。但现在我们很少知道这些了,去寺院烧香有可能也不知道为什么要烧香。
最初,佛是没有形象的,因为佛的智慧没有办法塑相。《金刚经》里说,“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不能以音声求佛,不能以色相见佛,“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这都是在启迪我们的智慧。
有智慧的人,痛苦自然就会减少。但如果等到体验到痛苦的时候,再指望别人来救就晚了。生命的时光要用到哪里?这是我们自己要去决定的。
我们常常会用“宝贵”来形容时光,但如果只是做无意义的事,还能叫“宝贵时光”吗?时光是不是宝贵,也要我们去赋予的。如果我们珍爱时光,有效地利用时光,人生很充实,生命非常有意义,这才是真正的宝贵时光、宝贵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