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定慧,都是为了“堵漏”

2024-11-18 07:02:00 发布: 人气:38
图片
图片





清净法身的体是不增不减的,


但依见地修行,






积累的资粮是会增上的。



part 01



“堵漏”


我们学佛之后,先要学会一个最主要的判定:什么是有漏的,什么是无漏的。这个明晰了之后,我们所有的修行,都是围绕着“堵漏”。


戒、定、慧实际上都是堵漏的,所以它们被称作“三无漏学”。


”堵粗的漏。粗的漏,就好比湖底有一个大洞,湖里的水再多,也很快就漏没了。


”可以堵较为微细的漏。入定时,对思维的抉择已经变得比较微细了,所以禅定也被叫做思维修。


”则是堵微微细的漏。我们的大脑在思维时,本身就会产生难以察觉的漏洞。



图片
图片


小乘戒是不管思维层面的,它重点在行为上。大乘戒则不仅规范行为,还能遮止思维上的过失。


但反过来说,小乘戒修得好,禅定就容易现前;禅定现前后,会自然产生更微细的戒,形成“定共戒”的功用;禅定修持得越甚深,就越能显发智慧;智慧显发后,就会自然地与道相应,不需要依于戒相就能守持戒律,产生“道共戒”的功用。这就是定和慧的向下兼容,三学之间的相互增上。




part 02



增长

从禅定学上来说,有世间禅定和出世间禅定、有为禅定和无为禅定。在中国,由达摩祖师传下来的禅宗被称为“祖师禅”,它更属于一种无为的、甚深的慧。


禅宗的见地是清净法身的见地,所以六祖大师说:“菩提作么长?”,清净法身的体,怎么会“长”呢?

图片












清净法身的体是不增不减的,但依见地修行,积累的资粮是会增上的。



比如有的修行人就讲到,他说我最初开发这个见地的时候,可能只如黎明前的光,只是黑暗之上泛起了隐隐的鱼肚白;若干年之后所得到的见,就犹如日出时的光,让天地开始明亮;再到某个时候,他的见地或许就已如同旭日东升时的亮度了。


就像我们给佛像镀金,那“999金”刷一遍是淡淡的金色,刷两遍颜色就会变浓,之后再刷第三、四、五遍,那金色就是亮铮铮的。你说刷过这么多遍后,金的本质有不一样吗?没有,每一次都是“999金”,但每多上一遍,它呈现出的效果就是不一样的。


我们念佛也是这样,佛号还是一样,但第一次念的跟最后念的,对于我们是不一样的。我们做一次功课,跟做一辈子功课,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再比如念《金刚经》,第一遍可能都念不明白,但就像世间人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什么也别想,就一直念下去,说不定哪天就会茅塞顿开、桶底脱落、大开圆解,那就不一样了。就算开了圆解之后,念一百遍跟念一千遍,也还是不一样的。

 

——三参法师



回向


图片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身心越稳定,就会与道越相应
· 此时再不修行,更待何时?
· 修行中遇到障碍,原来也是一种瑞相
· 找到法喜禅悦,让生命变得“宝贵”
· 佛菩萨还要再积累资粮是为了什么?
· 念佛要以此为立场
· 从厌离心到菩提心, 这门功课需要做透
· 为什么要把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
· 这种聊天,很重要
· 国际宽容日 || 大度宽容,自利利人,你需要这样一个美丽人生
· 半山园里王荆公 | 诗人与宰相背后,他是“半山居士”
· 如果用数字来量化“十法界”
· 人间苦不苦,就看你有没有觉悟
· 在这声佛号中感受温暖和光明
· 量大福大!想成为有福的人,要扩大心量!
· 狗子也有佛性,但它能成佛吗?
· 寺院,是依菩提心所建的
· 在得定、发慧之前,修行的一个重点
· 这,就是金刚宝体
· 善用无常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