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修佛法,闻思是一再被强调的。因为闻思可以促使我们定向地思考。
我们常说要体解大道,佛陀所讲的大道,我们要怎么次第修学,身口意要怎样修行?要依方法。那些指导我们修行的方法,就是法宝。一代代高僧大德就是僧宝,是贤圣僧宝现前的代表。他们一辈子勤勤恳恳地修行,最后证得我们看得到的功德。
传承是什么?你自己修行的时候,没办法看到结果,但是从一个传承者身上你可以看到结果,你可以看到灯灯相传的模范。他的信仰也是从无到有,他真实地修行,积累功德资粮,慢慢得到受用,最后现出果来。我们在修因的时候,果是不现前的。修因到证果,这需要在因地慢慢地积累资粮。
所以我们需要不断闻思。闻思是为了明理。通过闻思明确方向、知道理论,就能指导我们去实践。比如,“我们每个人都有佛性”,这句话印在书上,就只是理论。那我们要怎样开显佛性?我们的佛性到底是什么?理上明白佛性之后,依理而修,去显发我们的佛性,皈依我们的佛性,然后净念相继,把它保持住,这就叫功夫了。理上明了,才能有事可修。理属于性德,我们自性本具;而修那叫修德,依这个理去起修,就可以修证,就可以去实现。
明理了,又能够去修去做,那几十年坚持下来,是不得了的。世间人一般既不明理,也不知道该干什么,这样的人生就充满迷茫。他所定的目标,都不具有真理性,甚至有时候还因小失大。
所以佛教说,世智辩聪是八难之一。因为世智辩聪的人他有可能在短期目标上很明确,很努力,但是他不知道人生苦短,应当用宝贵的时间来做大事。所以,这种所谓的人生成功,可能从长远来看其实是一种失败。
《兰亭集序》里说“死生亦大矣”。悟公上人也常讲这句话:“除了生死事大外,其它都是好商量。”一个有志的人,一定不能把时间花费在没有意义的小事上。所以,过去得大义的人他不拘小节,甚至有的大智若愚——在小事上他模模糊糊地就过去了,但是大事上方向不会错。这叫“大事上不糊涂,小事上随缘过”,不要让无关紧要的小事占用我们太多的身心精力。真正有大爱的人,这世间有很多事情等着他去做。
回向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扫码关注 宁波慧日禅寺
您的每一次转发,都将点亮一盏心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