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蒙止观》| 智者大师为家兄转运改命而说此书

2025-02-27 06:05:00 发布: 人气:71
图片
图片


《童蒙止观》连载

FORIQINGLIANG

2/27

第一期


图片




序言


成就定慧 法皆具足

止观法门 说易行难



图片
图片

FORIQINGLIANG




01

成就定慧 法皆具足


原文 /《童蒙止观》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若夫泥洹之法,入乃多途。论其急要,不出止观二法。所以然者,止乃伏结之初门,观是断惑之正要;止则爱养心识之善资,观则策发神解之妙术;止是禅定之胜因,观是智慧之由藉。若人成就定慧二法,斯乃自利利人,法皆具足。故《法华经》云:“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


图片




《童蒙止观》/白话文


一切的恶业都不要造作,所有的善事多勤加奉行,清净自己的知见与意念,就是一切诸佛的教诫。


证悟不生不灭的菩提涅槃的方法,入门路径有很多。这其中最直切要害、最紧要的,都不出“止、观”二法的范畴。为什么呢?因为“止”是降伏烦恼的初始门径,“观”是断除无明的正途精要;“修止”是调养澄清心识的资粮,“修观”是前进开发圆解的妙方;修止是得禅定的胜因,修观是开发智慧的津梁。如果有人能够成就定、慧二法,就可以利人利己,一切胜法方便都具备了。所以《妙法莲华经》说:“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




原文/ 《童蒙止观》


当知此之二法,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若偏修习,即堕邪倒。故经云:“若偏修禅定福德,不学智慧,名之曰愚。偏学智慧,不修禅定福德,名之曰狂。”狂愚之过,虽小不同,邪见轮转,盖无差别;若不均等,此则行乖圆备,何能疾登极果?故经云:“声闻之人,定力多故,不见佛性。十住菩萨,智慧力多,虽见佛性,而不明了。诸佛如来,定慧力等,是故了了见于佛性。”以此推之,止观岂非泥洹大果之要门,行人修行之胜路,众德圆满之指归,无上极果之正体也!


图片



《童蒙止观》 / 白话文


当知定慧二法,就如同车的双轮,鸟的双翅,如果偏于其中一法,则容易堕入颠倒邪见。所以经中说:“如果偏修禅定福德,而不学智慧,则会落入愚痴;如果偏学智慧,而不修禅定福德,则会落入狂妄。”狂妄和愚痴的过失,虽然有些细微的差别,但是他们都会导致邪见增长、轮回不止,因此在这一点上并没有差别。如果不均等地修持定慧,这样的修行有违于圆融具备之道,又怎么可能速证极果呢?所以经中说:“声闻罗汉,定力偏多,不能见佛性;十住位的菩萨,智慧力偏多,虽见佛性,但还是不能彻底明了。而诸佛如来,定力和慧力平等圆满,所以明了无碍地见佛性。”以此来推论,“止观”岂不正是趋向涅槃大果的心要法门、学人修行的殊胜路径、众德圆满的真正归处、无上佛果的正体!



图片






02

止观法门 说易行难


原文 /《童蒙止观》


若如是知者,止观法门实非浅,故欲接引始学之流辈,开蒙冥而进道,说易行难,岂可广论深妙!今略明十意,以示初心行人,登正道之阶梯,入泥洹之等级;寻者当愧为行之难成,毋鄙斯文之浅近也。若心称言旨,于一眴间,则智断难量,神解莫测;若虚搆文言,情乖所说,空延岁月,取证无由;事等贫人数他财宝,于己何益者哉!


图片



《童蒙止观》 / 白话文


若能明白这个道理,就知道“止观”确实并不是浅易的法门。因为是想要接引初学的人,破除蒙昧而进入正道,就做如此摘要的简说。止观法门,说则容易,实则难行,切不可一开始就专务它的高深,那样就会无从下手。此文略说十个要点,来开导初发心的学人,登入正道的阶梯,证入涅槃的步骤。寻求正果的后学,务必要为修行难成而自生惭愧,切莫嫌弃此文的言语浅易。如果学人的心和所说的方法能够相称相符,就能在递送一个眼神的瞬间,证得不可思议的“断德”和“智德”,断除烦恼,亲见实相,获得不可测度的神通与慧解。如果只是心浮气躁的玩弄文字语言,不肯依文修持,自己的心境行为和语言彼此相违,那就不过是耗费时光而已,无法取证定慧的妙果,就好像穷人在一直核算别人的宝贝一样,对自己又有什么益处呢?




原文 /《童蒙止观》


具缘第一、诃欲第二、弃盖第三、调和第四、方便第五、正修第六、善发第七、觉魔第八、治病第九、证果第十。





《童蒙止观》 / 白话文


第一、具足五种因缘;第二、降伏五种欲望;第三、断除五种障盖;第四、调和身心的五个方面;第五、成就五种方便;第六、正修行;第七、善根的开发;第八、觉知魔事;第九、对治禅病;第十、修成正果。




原文 /《童蒙止观》


今略举此十意,以明修止观者,此是初心学坐之急要。若能善取其意而修习之,可以安心免难,发定生解,证于无漏之圣果也。




《童蒙止观》 / 白话文


现在大列举出这十个要点,来明白地点出:这十点就是修学止观紧要之处。如果能够好好地领悟其中的意思,而修行的话,就可以安心免难,深入禅定,大开圆解,证得无漏的圣果。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无非是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十方诸如来,同共一法身 I 讲记55
· 极乐莲池里,有一朵为你标名的莲花|讲记54
· 这个世界,连鸟都是阿弥陀佛化生 || 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二十五课
· 能听闻这部经,不晓得是前生修来多大的福气 I 讲记53
· 知见非常要紧|讲记52
· 这部经,一切诸佛都护念 I 讲记51
· 佛的音声最为殊胜|讲记50
· 一尊佛有无数的名号,一个名号有无数的佛 I 讲记49
· 一切诸佛都称扬赞叹这部经|讲记48
· 佛的法身,毫无阻隔 I 讲记47
· 他的功德,大得说不完|讲记46
· 八圣道分、四念处 || 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二十四课
· 《唯识三十颂》第十三课|明唯识性与明唯识位(圆满)
· 《唯识三十颂》第十二课|正辨唯识与通释妨难
· 五根、五力、七菩提分 || 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二十三课
· 《万宇清·五台山赞》 | 听,来自大唐的古曲!
· 新春贺岁 《五台山赞》
· 《唯识三十颂》第十一课|前六识的相应心所
· 《唯识三十颂》第十课|明思量能变与明了境能变
· 《唯识三十颂》第九课|阿赖耶识与末那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