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月二,
龙抬头的由来
渐行渐远的是春节缤纷的烟花,渐近渐浓的是万紫千红的春色,时节驿动的刹那间,迎来了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
龙抬头(农历二月二日),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龙”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岁仲春卯月(斗指正东)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苍龙七宿的出没与降雨相互对应,古人认为是龙掌管着降雨,而降雨又决定着农耕收成,农耕的收成则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龙成了农耕社会最主要的“图腾”。
在农耕文化中,“龙抬头”标示着阳气生发,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自古以来人们亦将龙抬头日作为一个祈求风调雨顺、驱邪禳灾、纳祥转运的日子。
我国民间相传龙是吉祥之物,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龙是一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国人又称自己是“龙的传人”。过“二月二”的习俗由来已久,传说农历“二月二”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
在中国古代,尤其是秦汉时期,凡像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之类的“重日”多被认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因而,在这样的日子里,人们需多做祈福、祭祀或是纪念活动,以求得幸福、安康和吉祥。
2
二月二,
地神圣诞日
二月二 —— 地神圣诞日
福德地神,广济人伦。
保佑四境,消灾协运。
秉忠正烈,助国卫民。
镇一方而黎民瞻仰。作物丰盈。
掌传奏而丹诚上达。义贯九天。
纠善恶而昭彰齐应。三界皆通。
检功过而纠察分明。修仁见性。
固金汤而奠巩安稷。布施群黎。
醒节俭而大忠大孝。至显至灵。
地神又称坚牢地神、坚牢地天、持地神,即主掌大地之神,为十二天之一。地的体性是坚固不动,能止万物,能持万物。
《地藏菩萨本愿经》中,地神被视之为菩萨或护法神,这在佛教经典中常可见到其尊名及功德势力。
《华严经》卷一,举普德净华主地神、坚福德庄严主地神、妙华严树主地神、普散众宝主地神、净目观树主地神、妙色胜眼主地神等名。并说诸主地神,皆于往昔发深重愿:愿常亲近诸佛如来,同修福业。
3
佛教中的龙
龙,梵语:那伽。为护持佛法的“天龙八部”之一,有神力,变化云雨。
《大智度论》曰:“那伽,秦言龙。”《善见论》十七曰:“龙者长身无足。” 杭州天竺的慈云大师于《天竺别集》卷上称:“得一滴水,散六虚以为洪流”,这是龙行云布雨之说明,龙并不是吸海水以降雨,而是以其神力加持一滴水成无数。
除此之外,佛经中也有许多关于龙的故事,脍炙人口。
九龙灌浴
根据《佛本行经》记载:释迦牟尼佛诞生时,他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走了七步,每走一步,地上就开出一朵莲花。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道:“天上天下,唯吾独尊。”这时候花园里忽然出现了两方池水,天空中出现九条巨龙,吐出水柱,为其沐浴净身。
龙女成佛
佛经中有五龙王、七龙王、八龙王等等名称,龙王之中,有一位叫做沙竭罗(意为海)龙王,他的幼女八岁时到释迦牟尼说法的灵鹫山前,听释迦牟尼讲说《妙法莲华经》之后,向释迦牟尼佛进献宝珠,即刻转为男身,腾空而起驾祥云往南方无垢世界示现成佛度众。
金翅食龙
龙有一种天敌,叫做“迦楼罗”,汉语叫“金翅鸟”。《长阿含经》中谓龙有三难之苦,其中之一即为金翅鸟所食。佛典记载,金翅鸟双翅张开有三百三十六万里,身躯极大,金翅鸟以龙为食,一餐要吃很多条龙,被吃的龙非常痛苦,在鸟嗉里发出悲鸣,响彻云霄!
龙王为躲避其捕杀,向佛陀求救,佛心生慈悲,把袈裟送给龙王,告诉龙王,只要把袈裟拆成一缕一缕,挂在龙角上,金翅鸟就不能捕食龙了。龙王开心地回到龙宫,所有的龙都有了护身法宝,就不再怕金翅鸟了。这一天,就是二月二。金翅鸟吃不到龙,饥饿难耐,飞到佛前,哀怨地对佛说:“世尊,你对龙慈悲,对我残忍啊,我吃不到龙,就要饿死了!”
佛说:“金翅鸟,你要明白因果,你今生吃龙,来世龙吃你,冤冤相报何时了?从今往后,以斋为食吧!”于是,佛弟子们每到午斋时便会送出七粒米,每一粒米能变化成七粒,七粒米又变成了四十九粒,最后变化出无量米,供金翅鸟所食。有天眼通的人,可以看见大鹏金翅鸟飞来取食。
4
龙的深层含义
在五台山,流传着文殊菩萨从龙宫取清凉石的故事,这是有很多含义的。从深层次的意义而言,龙也可以指文殊菩萨的事业。
事业的本体是般若。般若是如意宝,可以是清凉的,也可以是温暖的,既可以凝结寒冰,也可以喷发火焰。般若智慧具有遇寒则热、遇暑即凉的功能。
5
念诵赞偈,
持诸佛名号
在此吉祥日,大家共同念诵《龙王赞》,持诵诸佛名号,祈愿新的一年:
幸福、吉祥从头开始。
不负春光,抬头向前。
愿你抬头皆美好,所见皆如意。
回向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扫码关注 宁波慧日禅寺
您的每一次转发,都将点亮一盏心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