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是谁”这句话,是不能回答的

2025-03-16 00:02:00 发布: 人气:23
图片
图片





天台宗说,没开智慧之前读经就直读,不能理解。我们早上起来“讽诵楞严诸密咒”,“讽诵”,就是不去理解咒语的意思。我的体验也是,早上起来大脑混混沌沌的,这时候反而更容易得到加持。正好借着这混混沌沌的状态,把无量劫以来的业力,通过“讽诵楞严诸密咒”净化掉,让我们的心灵可以随顺于诸佛的秘密功德,得到加持。



图片


图片


天台宗一系列的学问,不是学个《纲要》就能通晓的。你以为读了千七百公案,就了解禅宗了?你自己看《六祖坛经》,就了解六祖了?佛言祖语写的都是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都是“雄赳赳气昂昂”,一点不容置疑,但是我们修行人的做派可不是这样的。修行人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时刻保持着谨慎恭敬、惭愧忏悔、谦逊卑微且心怀敬畏的态度。


一个研读经书、看佛言祖语的人,如果误以为自己就属于这个家风,便大错特错了。他错把佛菩萨果地的威德当作自己的威德,误将祖师的答卷视为自己的作业。事实上并非如此,这些都是诸佛果地的行径,而我们因地的人,就是要到佛门里来锤炼的。


那些善知识们,说自己胆子很小,老和尚看他们一眼,他们就躲到门后面去了。一个人的智慧越高,他对生命的敏感度就越高,也就越懂得敬畏。他们对于自己仰望的人,总是怀着谦恭之心。这是一种善知识所具备的优良品格,正因为拥有这种品格,他们才能走得远,成为真正的善知识。


老子《道德经》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是不可以言说的,用言语说出来,就不是“常道”了。这就给你把路堵死了。那你说我要走这里怎么办?就得去找得道的人。谁是得道的人?你只要有颗精进的向道之心,功夫不负有心人,有道之人自会出现在你的生命里。道是一元的,是无处不在的,无论你想什么,道都知道。就怕你狂妄,你一狂妄,不知道敬道,道就与你无缘了。


所以出家人不能偷学未经允许的法门。有一些书规定不能随意翻阅,一旦翻阅,就会破坏某种机缘。因为这一本书所承载的,在这宇宙里是真实不虚的,叫你不能入门你就不要入门。你破了这个规定,就说明你胆大妄为,这个法就与你无关,再没有因缘了。


图片


我们要清楚自己应当恭敬什么,人生的方向是什么。尽管我们还是会偷懒、懈怠、放逸,有着一堆凡夫习气,但我们知道自己追求什么,明白自己为什么来寺院。这才是我们作为佛弟子应当坚守的行履。


一个人没有融入这个修行体系,就不会知道这些。他看了佛言祖语后,以为那就是自己的标准,开口闭口都是“开悟、开悟、开悟”。然而,真正在这个行当里修的人,是不敢提这个的。


所以禅堂里问:“念佛是谁?”这句话是不能回答的。


——三参法师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学佛之后,第一个当务之急是忏悔、积资
· 超时空的加持
· 你有百分之百的信心,就有百分之百的加持
· 被小人欺负,可以试试这样应对
· 具足这三点,说明你的修行进步了
· 打坐时怎样才能静下来
· “为什么菩萨要自己念自己呢?”
· 注意!这六种情况出现时,要及时地忏悔!
· 佛说女子除此八十四态,无不得道
· 佛陀亲口教导我们断除淫欲心的方法
· 要对治昏沉,先对治散乱
· 广钦老和尚:吃的苦难有多少,福报便有多少
· 一入禅堂,万缘放下
· 虚云老和尚:以一声佛号为依持
· 观世音菩萨的应急程序如何破轮回死局?
· 春天肝火旺?快收好这三个灭火秘笈
· 降伏其心 |《为佛》—— 悟公上人开示汇集(有声读物)
· 莫以己心量他境,但将觉照转自身
· 皈依 | 《为佛》—— 悟公上人开示汇集(有声读物)
· 真正的精进并非世间意义上的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