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以己心量他境,但将觉照转自身

2025-03-01 09:11:00 发布: 人气:16
图片


图片


我们发菩提心,为身心内外的众生,为所有的历代祖先、历生父母、累劫冤亲债主。这个心不容易发的,对于凡夫来说,你想得大一点就有漏。凡夫为什么自闭?自闭是一种保护,开放他会有漏的,他的福德支撑不了他那么大的想法。


但在佛法的光明下,开放反而是无漏,大乘心就是无漏心。我们是三宝弟子,我们在法的法流之中,就可以尽情地去观想。心越大,功德越大;你越敞开,融进来的首先就是佛光。为什么要跟修行人结缘就是这个道理,你跟他有缘,他发广大心的时候,你才能够沾光,能融进去。所以我们要结佛缘,结圣人缘。



图片



三宝里,最重要的就是僧宝,实际上,佛陀也是僧宝,文殊菩萨也是僧宝。僧宝里,除了有凡夫僧、近道僧,还有贤圣僧、菩萨僧。哪怕佛陀在人间彰显三宝事业时,也要显现住持三宝的比丘相。所以这个“僧”不能简单地定义,里面也包括了佛、菩萨。


尤其在娑婆世界,圣人也现凡夫相,我们遇到圣人也不一定会理解。如果我们自认为有高尚的道德准则,反而还会看不惯一个真正行佛事业的人间菩萨。因为佛菩萨为了利益众生,他是无我的,碰到一个饿鬼,他就现饿鬼身去利益他。那一般的人,怎么能看得惯呢,饿鬼那么丑陋。现饿鬼相度饿鬼的这个人,你愿意拜他做师父吗?你愿意把他当作准则吗?他符合你的道德高度吗?


所以有时候我们学了佛之后,有了道德高度,也会犯错的,因为你会拿着经典的标准到处衡量。你不知道别人的境界,你以为现饿鬼相的是一个普通人吗?他有可能是佛菩萨度饿鬼道的呢。观音菩萨就显现面燃大士嘛,骨节冒火,嘴里冒火,头发都冒火的,那么丑陋的一个饿鬼,你哪知道这是观音菩萨呀。



图片
图片




所以《法华经》里就讲,不要以为自己清净修戒、持戒,就去评判他人。因为大乘菩萨的行径,哪是普通人能理解的呀。甚至文殊菩萨也有这种特殊的显现。康熙皇帝来北台进香,经过澡浴池,见妇女们在池边洗衣裳,却有一个出家人在池内沐浴。康熙怒而射之,箭中其右肩。这位出家人带箭而逃,康熙循血迹追及菩萨顶,发现箭却在文殊菩萨右肩上,才恍然大悟:“文殊幻像与民共乐。射汝,吾之错也!”于是,敕封该殿为“带箭文殊殿”,塑像为“带箭文殊”。


这个显现是很特别的,你以为那样就是那样的?他作为皇帝都无法解读圣人的境界,更何况我们普通人。所以佛教里说,因为你不知道别人什么境界、什么初衷、什么动机,不了解就不要去评判,自己好好努力,回光返照,多用这个标准来要求自己。




图片


图片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图片


月明天心






相关文章
· 皈依 | 《为佛》—— 悟公上人开示汇集(有声读物)
· 真正的精进并非世间意义上的忙碌!
· 禅堂里用功久了,心会呈现什么状态
· 今天,纪念马祖道一禅师|六祖大师预言中的传奇高僧
· 普劝同伦念佛文 | 《为佛》—— 悟公上人开示汇集(有声读物)
· 春睏打盹,怎么解?
· 规矩就是戒,也是窍诀
· 自己如果不迷,一切都是金刚体性
· 学修佛法,对机很重要
· 修行不能急的
· 大愿不空,大力不虚!
· 请佛住世 | 《为佛》—— 悟公上人开示汇集(有声读物)
· 在法界里,觐见文殊菩萨
· 息心 | 《为佛》—— 悟公上人开示汇集(有声读物)
· 愿力改变业力
· 印光大师开示:怎样面对流行瘟疫(避开大瘟疫的秘诀)
· 劝念佛 |《为佛》—— 悟公上人开示汇集(有声读物)
· 圆瑛大师:怎样念佛,才能一心不乱?
· 殊胜的不动佛心咒
· 坐禅,就是在降伏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