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睡觉(jué)
有人问关于坐睡的问题,单从禅宗角度上,要求坐禅质量来说不提倡坐睡,因为会把坐禅这个很甚深的修行变成睡眠。
另外一种说法是关于提倡坐睡的,主要是为了培养一个好的睡觉习惯。因为坐着睡,脉不往两边倒,乃至睡着的时候自己看着内在气的流动,他能觉察到这个,所以也叫“睡觉(jué)”。
我师父他老人家一辈子大多数时间都是不倒单的,桂仑老法师、佛教很多老修行也是一辈子不倒单的。禅宗祖师里阿难尊者证罗汉果的一个缘分,就是他心在用功,但身体已经疲劳之极,刚要躺下休息的时候,头还没沾到枕头就证阿罗汉果了。
所以,我们要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年纪大的人一坐就睡觉这不太好,但年轻人如果建立一个不倒单的习惯,对改善气血的运行还是有好处的。
02
觉 照
古代的修行人强调肋不沾席,实际上就是关系到气脉的问题。虽然佛教在很高的见解中是讲中脉的,但是在人天乘,特别修小乘的时候还是强调气脉运行自我的一种转化。
四大调顺更容易空四大,四大不调之后四大就会凸显出来,越发的不好控。所以修行叫“闻健自修,分分己获。”
健康的时候更容易做到无我,坐睡对于年轻人来说可以尝试,有了初步的基本功之后,身体、气脉越来越好,也就是俗话讲的“精气神”会越来越好。
相比气脉,佛教更着重于破执着,提升觉照、观照力。一个人的念头如果是在觉照力上,清心寡欲的话,大脑的脑垂体是比较平稳的,脑垂体的分泌也是比较中性的。
也就是说一个人修行的觉照越来越强大了之后,他能够去体察幽微,能够从根本上掌握这个开关。
03
心无染着
佛教里讲怎么入定呢?有一个前提是“心如墙壁,内心无喘”,定就会现前,寂然大定。特别像文殊菩萨修的是“首楞严大定”,“首楞严定”已经不再建构在精气神的基础上了,它不是肉体上的。
《楞严经》第一卷就讲这个,为什么阿难尊者七处征心,听起来阿难尊者句句讲的都有道理,为什么佛陀不认可呢?实际上就是为了显发真心。《金刚经》里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接着第二卷讲到四大的性空,“真水性空,真空性水”,实际上每一大在究竟上都是趋于性空的。也就是说四大的任何一个表现都是投影。它的投影源是什么?探究到最后都是现而无有自性的。穷其根源的话,就是看到一切法的本质了,就不住相了,不“住色生心”了。
地水火风空,当你追求它的本质的时候就是水大性空、火大性空、地大性空、风大性空。也就是文殊菩萨化现的贫女所开示的:“持心如大地,亦如水火风”。
现在春天来了,阳气越来越提升,我们去调整内心,做到内心无染,没有贪嗔痴这些负能量,心清净了之后,自然而然就会入定。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