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文化里,
春属木,与肝相应。
春日渐深,体内肝气也愈盛,
肝火旺,人就容易暴躁易怒。
怒气一发,会造成肝热,
肝热使人更容易生气,
两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
春季调畅情志,护肝正当时,
这个春天,咱们不生气。
生气
不仅伤肝,还伤“福德”
生活中常讲的“生气”、“发怒”,在佛教中统称为“嗔”。
“嗔”为“贪嗔痴”三毒之一,它的范畴很广,小到抱怨、指责;中到批评、谩骂;大到杀心、毁灭心。它不仅会影响我们的生活,更是我们学佛路上的巨大障碍。
佛教经典中对“嗔”之毒有详细的论述,如《大智度论》云:“嗔恚其咎最深,三毒之中,无重此者;九十八使中,此为最坚;诸心病中,第一难治。” 《佛说决定毗尼经》中,也用“宁起百千贪心,不起一嗔恚”来形容嗔恚之恶果。
一位尊者说,若对发菩提心的人生嗔恨心,就会摧毁千劫福德;若对没有发心的凡夫生嗔恨心,则会摧毁百劫福德。
总之,嗔恨的怒火灼烧煎烤的是自己的心,断送的是自己的福报和前途。如何对治,下面几种方法可以参考实践。
01
用虔诚的祈祷,平静心智
嗔恨心来时如洪水猛兽,如果不能自控,那就要借力。看见别人生气或自己生气时,祈求佛菩萨加持。
念任何佛咒都是可以的,其中有一尊很特别的是不动佛,又称阿閦如来。不动佛之刹土在此世界东方,称东方妙喜刹土。不动佛从发菩提心到成佛,一个特殊的功德就是不嗔、不杀。所以,祂的咒语可以化解嗔恨的情绪,以不动佛之功德,可以对治斗诤的业力。
02
做情绪的观察者
我执越强,嗔心越大,
当你觉得愤怒的时候,
观察自己内心,
满满都是一个“我”字。
“我”的才华被人轻视,
“我”的行为被人误解,
“我”的付出没有得到回报……
这个“我”淡几分,
委屈、愤恨就少几分。
所以,最真实的修行功夫,
就是看你能不能放下这个“我”。
电视剧《佛陀传》中,佛陀对伤害自己的人说:“我身无限,你无法伤害我。”
大家都知道汽车是各个零部件组装的集合,汽车拆开后,任何一个零部件都不能称其为汽车。事实上,“我”也只是因缘和合的假象,我非我,名为我。
这具身体不过只是个组装而成的生物体,它并不是“我”,不管它是成长还是变灭,终将尘归尘、土归土。它只是运载神识的一个工具,是神识的载体。投胎为人,它的名字就叫“人”,投胎成狗,这个生物体就叫“狗”,而且它会生老病死,我们只能使用它,不能皈依它。当我们能够听闻、思维佛法,能主动地思考、理性地自我解剖,就会从四大合成的躯壳中解脱出来。
当你看见山时,你已在山之外,
当你看见河时,你已在河之外,
当你能看见自己的情绪时,
你已在情绪之外,
你就是自己的观察者。
03
改变心的程序
使你心生嗔恨的对象,要知道那是对方在业力的范畴下,一定会做的事,要从对方身上看到,那就是曾经的自己。
我以前问师父,特殊时期别人打你骂你批斗你,你是怎么面对的?师父没有丝毫怨恨,他说,“我遭受的一切都是因为过去世,我障碍过他们,所以我这辈子苦没有吃过”。
面对外在对境,一个好的修行人,不会把他人的弱点变成自己的缺点,不会把他人的缺点变成自己的罪业。
当我们看到听到所谓的恶业时,首要的是自我忏悔。因为你所看到听到的,只有在娑婆世界才有可能发生,极乐世界是不可能的。这就证明了我们在娑婆世界,这是自己的业报。而五浊恶世一切众生的习气都跟我有关,这是我们共业所生的世界。
何况有时候你认为的“不对”、“不好”,恰恰是别人对你的一种提醒,是在为你演示无量劫来你所做过的恶业。这时候,如果懂得忏悔,生生世世的恶业就能得以清除。
而且,佛菩萨常常隐藏身份度化众生。我们面对的每一次不顺,都有可能是菩萨隐身度化和测试的安排。即便对方现在不是佛,也是未来佛。
佛陀在《法华经》中用整整一个章节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具佛性,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面对任何对境,见一切相都无一例外从殊胜的角度来看,这样在娑婆世界遇到的所有人和事,都变成了佛法,变成了功德,变成了增上缘。
嗔心是最猛利的烦恼,
长久串习,根深难拔,
尤其是境界发生的当下,
降伏它并非易事。
所以要长久用功,滴水穿石,
在平常境界中,时时熏习正知见,
境界面前,才能用得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