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观看精彩视频:
《正见》第三集——意乐
佛法,是难遭难遇的
释迦佛陀于人寿百岁之时来到娑婆世界示现出家、修道、成道,来救度众生,这是不容易的。而佛陀开口讲法更是稀有难得的,佛陀为人间、为天道、为三恶道,为每一道众生讲法都是难遭难遇的,越殊胜的法就越是难得。
人天乘的法,我们好像还能够听得懂。比如在小乘里面讲到布施功德的时候,我们布施时候那种心情的愉悦,我们是可以感受得到的;而大乘里面的布施波罗蜜,那就不容易做到了。大乘的布施波罗蜜除了要有布施这种高贵的行为,还要具足宝贵的空性见,要具有三轮体空的智慧。
修行,要依止善知识
我师父跟我讲过,他说你要学念佛,要想修净土宗,需要依念佛成就的善知识;想要参禅,就要找参禅成就的善知识。我师父说:“欲知山上路,需问过来人。”
当师父真心地跟弟子讲任何一句话的时候,这句话的内涵,它的功德力会深植于弟子的心灵世界之中,深植于我们修行的菩提大道之上。
如来藏里面有善和不善份,其中如来藏的善是不可思议的,如来藏里面的不善份,也是不可思议的。如来藏的功德,佛的功德份,我们凡夫是不可能了解的。凡夫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如来藏是怎么被染污、被遮障的,很多时候我们的烦恼我们自己都不知道。
所以,要了解如来藏是什么,就要仰赖善知识, 甚至也要依善知识了解我们的如来藏是因为什么、怎么被烦恼所遮障的。
这就是菩萨讲经说法的原因、摄受众生的缘故。虽说生起大乘信心需要一百劫,但如果没有善知识的摄受,一百劫之后,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明白大乘本性了吗?不是的啊,我们无量劫轮回至今不知过了多少个一百劫啊。但如果我们依着善知识去学习,我们开始起步了,不要说一百劫生起大乘信心了,就是证得小乘或者大乘的圣果,甚至究竟地成佛,这个时间也是不一定的啊!
时间在这里不是唯一的参数。如果没有诸善因缘,没有诸佛菩萨的摄受,我们到现在无量劫照样还是在轮回,继续再轮回无量劫也有可能;但是佛菩萨来救度我们了,如果我们又能够配合,那有可能无量劫的轮回此生就可以结束了,有可能我们即生就能证得小乘或者大乘的果位。
我们现在学习佛法,就是为了修改那个定数。我们不一定永远轮回,不一定要过多少劫才能够证小乘果、大乘果。但是首要的是,我们要往这个方向去走、去努力,在理上要明白。那我们在这里就会产生一种意乐,一种欢喜心。
大乘的智慧果、大乘的信,不是一蹴而就的。大乘的见,也不是一下子就能现前的。在刚刚起信的时候是很难的,但是如果我们坚持不懈地这样一直走,最后我们所有菩萨的足迹,所有菩萨的功德开始显现的时候,那是不得了的。
我们为什么会起信,是因为有菩萨来到我们的生命里带我们。但即使这样,即使我们已经上了菩萨的大愿船,我们也总是会怀疑,总觉得我看也看不到,摸也摸不到,这是我们很多人的困惑。
见地的重要性
我们现在是在大乘的功德里,但是我们未必显现出小乘的受用。所以,虽然我们在大乘的法里,但是我们小乘的法也要学,小乘的戒律、小乘的定、小乘的思维观照,我们都要去学。但佛陀告诫众生,当得到小乘受用时,不要止步不前,要继续发大乘心。《法华经》里说,小乘受用是佛陀为众生所设的化城,众生还一直在大乘的体性之中。
学佛这么多年了,我也一直在思索:一方面大乘道看似遥遥无期、不可捉摸;另一方面小乘的寂乐就在那里。我们要怎么样把小乘的寂灭之乐舍掉,去献身给众生,去住持三宝,续佛慧命,普渡众生,去无我奉献。但无我奉献马上就会有什么结果吗?没有的。大乘佛果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广积资粮,慢慢才会显发出来的。
不管我们现在觉没觉悟, 是圣人还是凡夫,我们现在都在佛的大乘怀抱之中。在佛陀大乘的怀抱里,我们要修出离心、厌离心啊,但这些只是小乘的因,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进一步再往上增进。因为我们的见地还没达到究竟的时候,是很危险的。
为什么我们要学天台宗的藏通别圆?藏教是三界钝根众生学习的,藏教里面就有出离了,就可以证出三界的圣果了。但是如果我们仅停滞在藏教里是不可以的。因为如果只停留在藏教里面,通教、别教和圆教的见, 我们都达不到啊。
现实生活中常常会发生这种事,由于不了解通教、别教或者是圆教的见地,而自信满满地诽谤,这是很可悲的。所以,佛教里有一句话,正确的见地所产生的功德是很大的,但错误的见地,它的危害也是很大的,有时候这种危害甚至超过破戒,破见的危害要远远大于破戒的。
所以,在我们的“六和”里最重要的就是见要和。明明我们每个人的见都不一样,怎么能和呢?这就需要我们有所依止。
证悟大乘空性,现前大乘体性
我们看任何人都不能看他的凡夫相,我们要从大乘里证悟到空性,要看一切众生的佛性,要看一切众生的佛性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虽然我们现在身处娑婆世界,但是我们要看到娑婆世界的法性是清净的,这个法性跟极乐世界是无二无别的,凡夫的佛性跟诸佛是无二无别的,这才是真正的不二法门。
当空性现前了,人无我的智慧现前了,这就相应于小乘的果位了。如果以此为因,再继续增上、丰富,福德再累积得多一点,大乘的空性就会现前。
在寺院里,我们听经闻法、念佛打坐,在这娑婆世界里,这种功德力,这种三宝的力量,能够迅速地把我们的如来藏显发出来,显发如来藏最重要的就是众生心。我们超度、利益众生,是最快速的积累大乘资粮的方法。广行这样的资粮道,慢慢自己所证悟的这个如来藏就会开始越来越显发,大乘体性就会显现出来。
能够这样修个五年、十年,对于文殊菩萨的般若空性,我们就会有一点感觉了。
积累功德,自利利他
我们的三皈体、五戒体、听经闻法形成的智慧体、三无漏的体,这个体是不生不灭的,是入火不焚、入水不溺,山河大地不能遮挡的。
所以,我们佛弟子是身穷道不穷,我们要真正地具有这种自信,要好好地修,修到以后有朝一日我们的思想、我们储存的道德的力量能够救这个世界。
这个世间一切的罪恶都是从我执、从烦恼里产生的。所以,学好佛不是一种精神娱乐、心灵按摩。首先我们要具有处理负能量的能力,要能帮助别人的老祖先解脱。虽然很多众生是无知的、是充满贪嗔痴的,但他所造的一切的罪、他的业,是因为他“不知道”。
实际上我们要有一个根本的认知:众生除了都有佛性,还有一个事实是众生的轮回,甚至下三恶道,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所以,我们要有这种光明、这种智慧去点燃他们的生命之灯,要让他们知“道”。
如果我们戒定慧的功德慢慢地累积起来了,自己修行得有点把握了,思想准确了,言语也不错了,身口意都不会偏离于道了,这时候我们就是黑暗中的火焰。在轮回的火宅之中,我们就是救援者,就是逆行者。
我们要培养起这样一种信念来:无量劫轮回至今,在此生几十年的时间里长养出出离、令众生出离、住持三宝的功德,在短短的时间里要把这些从理论上升到行为,还要达到内心的证悟,是非常不容易的。
所以,智者大师临终之前曾这样评价自己:“吾不领众,必净六根。损己利他,但登五品。”修得越好,越利益众生,对自己的损害就越强啊。
押宝押在不生不灭里,才会决定胜利
我们今天能够学习佛法,都是诸佛菩萨的加被,师父祖师们的加持。
有时候想想,不要说度众生了,首先我们能度自己吗?我们自己能改变吗?不要说无量劫来的罪业了,就现前这几十年的肉身,我们能改变吗?无论如何,修行的底线是我们能管住自己,能不扰乱他人,我们要把自己的生命像水一样融进这个大容器里去。融进去的时候,也要是无色无味的。
如果连自我都降伏不了,那至少别添乱。修行也是一场战争啊,觉悟之前犹如一人与万人战,觉悟之后依然是一人与万人战。
实际上在这个娑婆世界,一个善知识在这个世间往往面对的就是这个场景:前心后背皆受敌,四面楚歌。就像我师父,他即使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劫,后来复建了那么多寺院,但师父有一天还是讲到这个,他说,在这个娑婆世界没有立锥之地啊。这里面说的不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境界,而是从世俗缘起上来讲的。
虽然那些寺院都是师父建立的道场,但只要有人就有烦恼。只要超度就有阴性众生。人的烦恼加上阴性众生,道场很少显现阳性的状态的。
现在在我们寺院,我们努力地让它呈现阳的特质。我们要用多大的力量才能让它变成养人的地方啊,这需要多大的福德资粮啊。
那我们自己想一下,这一生我们能报恩吗?三宝的力量扶持着我们,三宝无边的加持给予我们,我们这一辈子能把自己的漏洞堵掉,然后最后能增长功德出来,报三宝之恩吗?
虽然我们都是佛弟子,都想修行,但智慧是什么,我们了解吗?我们要学佛很久很久,才能真正地现前智慧的。“阿弥陀佛”我们天天念,哪一天我们能真正地知道无量光无量寿是什么,智慧现前了,我们才有资格说“烦恼即菩提”啊,否则烦恼就是烦恼,生死就是生死。当我们体悟到不生不灭的时候,才真的有条件去跟生死谈判,我们押宝押在不生不灭里,才会决定胜利。
——三参法师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扫描二维码关注
佛教慧日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