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我们的恩德
生生世世,轮转六道,无论我们投生何处都有自己的生身父母。每一世中,父母对我们的恩德都比虚空还要广阔,比大地还要深重。
在《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中,佛说世间女子,“生男育女,认为天职,每生一孩,赖乳养命,乳由血变,每孩饮母八斛四斗甚多白乳,所以憔悴,骨现黑色,其量亦轻。”
妊娠时期的母亲,她们所承受的痛苦,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生产之时,母亲更是承受着撕心裂肺的疼痛,如“百千刃竞来屠割”。生产之后,母亲对孩子日夜守护,念念牵挂。穷其一生,她们对孩子的爱片刻也不会停歇。
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报恩品》中佛陀说:“母悲恩者,若我住世于一劫中说不能尽。”母亲对孩子的恩德,是诉说不尽的。而以佛的智慧观察,三界六道一切众生无一不是我们过去父母,他们都曾赐予我们生命,都曾养育爱护我们。一切有情过去身为我们父母之时对我们的恩德都是深于大海、高过须弥的。
如何报答父母深恩
对我们如此有恩的人,我们该怎么报答呢?《弥沙塞部五分律》中佛陀说:“若人百年之中,右肩担父,左肩担母,于上大小便利,极世珍奇衣食供养,犹不能报须臾之恩。”即使我们在世间法上广行孝道,也没有办法报答父母之恩,因为这不能解决他们的生死大事,不能让他们免受生死轮回之苦。而只有佛法,才能把他们从轮回的苦海里面救拔出来。
我们中国人很少谈死亡的话题,因为这是我们无法面对的问题。亲人一旦去世之后,阴阳两隔,我们靠感官就再也捕捉不到的了。不要说现实生活当中我们没有办法去面对,去思考,就是在梦境里,只要梦到亲人去世了,那种哀伤,都会令我们痛得哭醒过来。
我们如果内心缺乏资粮,心灵世界是干瘪的,如沙漠一样,那对于我们来说,一个人消失了就是消失了。如果我们心灵世界的资粮越来越丰厚,我们的精神世界越来越丰满的时候,我们就能拥抱很多的有缘者,时光、岁月都不出我们的心之外。我们的童年,我们跟父母间的回忆全都在我们的心里。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就形成了他们的世界。只要我们在,他们就在,我们在人间,他们的眷顾就在人间。如果我们在佛国,那他们就会在我们所在的佛国的,那里就有他们的莲花。
我们来学佛,来修行,甚至我们出家专门修行,不遗余力地来积累资粮,就是为了能够有这样尽孝的能力;就是为了能够填补、填平这个生老病死的鸿沟;就是为了能够让父母在最无助的时候,我们有能力尽一个为人子的力量,我们能让他们超生,让他们脱离生死轮回,让他们免遭轮回之苦。
忆念母恩——发菩提心最强大的力量
不仅我们自己要从轮回里面解脱,我们还要帮助我们的现世父母以及法界一切的如母有情离苦得乐。行菩萨道就是为了有这种能力,有这个资粮去救度他们。
善思如母众,难忍无量苦,忆念苍生情,世世永不离。母亲的恩,是发菩提心最强大的力量。众生迷惑颠倒,菩萨的愿力就是追随他们,上天入地,难忍能忍、难行能行,而这背后非常重要的动力,就源于母恩。因感念母恩而发起菩提心,要救度一切众生,最后菩提树下成等正觉,这个过程,离不开母亲力量的加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母亲心中的莲花就是菩提道场的金刚座,有了她,才有了一切诸佛的离尘成道。
——三参法师
回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佛教慧日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