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菩提心前首先要……

2022-12-11 00:07:00 发布: 人气:5

图片



佛法修学 因次第尽

从报父母恩延展到报众生恩,实际上这就是菩提心发起来了。发起菩提心的引信就是这个,大乘佛法生菩提心的窍诀就是这个。


生菩提心之前先要知恩,知恩的这种温暖起来了,报恩的愿力就有了。然后再听闻空性的心地妙法,拥有佛性的正见,那这个时候大乘的菩提心就开始丰满,开始活起来了。


世间的出离心比菩提心更容易生起。跟出离心比起来,生起厌离心又更容易一些。但是我们要想一想,我们有修习过厌离心吗?我们有认真地思考过为什么要生起厌离心吗?三界如火宅,六道如牢狱,我们无量劫以来在轮回的苦海里头出头没,没有尽头。如果我们不主动从中逃离,它是终结不了的。


所以,轮回之苦、因果不虚都是需要我们系统地修学的。学了之后,我们才会对其有所认知,我们才会对轮回有理性的抉择,才会想要从中逃离。这样,我们就对轮回产生了厌离之心。在厌离心的基础上再提升,逐渐地资粮具足了,就会产生出离心。出离就是不仅能够识别轮回的假象,不被轮回捆绑束缚,而且还要主动寻找方法逃离。


出离心生起了之后,我们才能去对治我执、我见。轮回这艘船上的钉、铆,才会被我们一点一点拔除。见惑、思惑这些把我们捆绑在三界轮回苦海里的业习,我们才会把它们逐步卸除,这才叫修解脱道。


修解脱道的前提就是要对轮回生起厌离心和出离心,而大乘菩提心的前提则是知母恩、念母恩、忆母恩、报母恩。具备了这些前提,再在这个前提上数数熏修,熏到一定量上,把合格的这些“零部件”都合在一起,就叫菩提心。


起初的、刚起步的叫世俗菩提心。在知母恩、念母恩、忆母恩、报母恩的基础上,推而广之,思维一切众生皆为过去父母,我要把我的如母有情安置于究竟利乐之处,要令他们都从苦海中得到解脱,这就叫世俗的菩提心,也叫愿菩提心。


如果出家了,自己天天在三宝地,在很安全的地方,我们不仅自己享受着这种现前的解脱,我们还能够跟着善知识弘扬佛法,这就叫自利利他了,这就叫行菩提心了。从愿菩提心、行菩提心,然后这种资粮积累叠加,良性循环,那增长速度是非常快的。当你做好人,在良性状态的时候,这个积累叠加是很快的。




厌离心这门功课需要做透

但重要的是,厌离心这门功课我们要把它做透。就像钻木取火一样,要不停地钻,要火起来了才行,修厌离心也要这样子深入进去。然后厌离的相才会出来,我们自己的身心感受也会产生。厌离的重点就是不被轮回绑架,要识别我们的烦恼魔,识别我们粗重的我见和身执。


一旦我们的厌离心生起了,就不会对世间有那么多的贪执了。厌离心生起的时候,我们吃饭,真的是“为疗形枯”。我们是皈依道的,还是皈依食物的,心里会很清楚的。有厌离心的人会处处充满厌离,只要自己的脚踩到轮回的一边去了,他们马上就会提醒自己。


有厌离心的人,他们的心就用在解脱道上,跟轮回有关的他们全部抛弃。一个有厌离心的人对于给自己打岔的、不修道的、攀缘于轮回的内容,全都被其视如仇敌,这就是具有厌离心的相。


有厌离心的人,他生命内外的境都是不一样的,他的神是归元的,他的六根也是归元的。他的精神面貌是越来越饱满的,因为他无漏了。只有从内心里厌离轮回,识别、遮止、远离轮回的过患,才会得无漏。得无漏就有无漏的相。


佛法的修习是有次第的。首先要知道轮回的过患,进而生起厌离心、出离心,然后证得小乘圣果。小乘圣果有了,再证悟空性,这个时候我们才能谈得上报恩。通过修行证果得道,我们就能救度我们现世的父母,生生世世的父母乃至法界一切如母有情。


——三参法师




图片
图片






图片

扫描二维码

关注佛教慧日公众平台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浙(2022)0000575


相关文章
· 原来,出家是为解决这个问题
· 两个文明的建设,佛教并不缺席
· 三皈依的时候,为什么每次都要念“南无大乘常住三宝”?
· 大悲心太子勇挑重担
· 农历十一月十七 |恭迎阿弥陀佛圣诞,广行一切善行,转发功德无量
· 恭迎阿弥陀佛圣诞 | 祈愿佛光普照,众生吉祥安康
· 2022年最后一个佛诞日〡阿弥陀佛,在我们心底,也在我们生活中
· 佛道无上怎么成?
· 原创漫画 | 阿弥陀佛说,我有四十八愿,西方约不约?
· 商主善举
· 寒冷的冬夜,聊一个温暖的话题
· 学佛,不是为了轮回得更好
· 珍惜在师父身边
· 来,跟寺院学念佛
· 深山古刹中,那不出山门的六十年〡台宗耆宿静慧法师圆寂纪念
· 无法解释的真实存在
· 修行,要从这里入手
· 不出山门六十年——国清寺首座静慧法师
· 鲜嫩多汁的红烧杏鲍菇,连吃几天都不腻
· 佛法带给我们的这种快乐的生命体验,你想试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