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与在家,为什么功德不一样?

2022-11-14 00:00:00 发布: 人气:7
图片





现在我们社会也是提倡文化自信,

中国取得的成功很主要的

就是具有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这个成就,

是因为中华大地上这样优秀的文化、

善良的人民而取得的。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种文化自信,在佛教的高僧大德身上就可以看到。他们能为我们正确解读经典,能让我们知道祖师所制定的仪轨的真实含义。所以有一句话叫“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那高僧从哪里来?就从我们的初发心里来的。有时候居士们也会发现,这个人以前我们一起做居士的,现在他已经成为出家人了。这是他摇身一变变出来的吗?不是。他经过学习,经过一点点的各方面的积累,福德因缘成熟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那同样坐在法堂,出家人和居士是不一样的。因为行为准则不同、受过的教育不同,听法的结果就不一样,产生的功德也不一样。你说发起菩提心听法,跟没有菩提心懵懵懂懂地听法,功德一样吗?不一样的。


作为居士,出家的功课不能学;但对一个出家人,出家的功课必须要学。就像他们这次受戒回来,如果没有出家就不会经历这些——阿阇梨在座上,把佛法灌顶传承给他们,把更高更微细的人生准则传递给他们。这内容就不一样了,所以坐在这里的功德不一样了,人生轨迹不一样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一个出家人,他承载的期待值是很高的。首先要能降伏自己。所以出家了,第一个就是要修出家相。什么叫出家相?逆来顺受。尤其是戒师父跟你说话,没有什么对不对的。


出了家,穿了这身衣服,这是很神圣的。你的品行要符合这身衣服。不要穿了这身衣服,还耍自己的性子。虽然最高的无生法忍我们还不能证,生忍,咬着牙忍,这总会的。


学会忍,生命才有空间,这身衣服才穿得牢。越穿得牢,在圣贤的加持下,生命境界才越来越大、福德资粮才越来越多。这是一种理性,它不是压迫,而是一种教育方式,一种降伏我们烦恼、拔出轮回的方法。


所以出家了,实际上是要求更高了,要能够跟这个高要求相匹配。虽然刚受戒,很多内容还只是仪式上的,但这是一种授权。传过了,以后就可以成为学处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所以,受戒之后还要学戒,学得越好越透彻,佛菩萨高贵的品质就越融入我们的生命。靠自己修行得解脱是不容易的,那佛菩萨直接把解脱的功德融入我们的身心,就像钓鱼一样,你只要咬到这个钩子,“啪”,就被拉上去了。所以,佛法融入身心,慢慢地我们生命处处有法的准则、法的觉照,这就是佛光照着我们、呵护着我们,这就能得无漏。


虽然说戒、定、慧都可以得无漏,但最简单的还是戒得无漏。定很难,慧就更不用说了。在这三学里面,戒是最容易现前的,只要现前僧授受就可以了。戒的羯磨法在作的时候,戒体就能够形成,就能够融入我们身心。


——三参法师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吉祥部国王布施身体(四)
· 太苦?有灭苦之法
· 我们是佛的弟子了,但是找到佛了吗?
· 学佛,首先要相信善良
· 看不见的信仰,我们靠什么坚信?
· 微信公众平台
· 普愿一切众生,永持清净行——日诵净行品91愿
· 心安即净土,正觉即莲台
· 吉祥部国王布施身体(三)
· 每一天,都不曾重复
· 伴随我们一生的“朋友”只有两个
· 师徒之间的心心相印
· 上梁,有很多美好的寓意
· 三尊佛聚到一起,都会聊些啥?
· 虚云和尚自述年谱 (31)
· 日日是好日
· 吉祥部国王布施身体(二)
· 信真法界宽,愿切极乐近
· 《金瓶梅》的作者到底是谁?三百年的秘密终于揭开!(真实因果故事)
· 【妙法堂记要】修行要找到生命的坐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