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佛的弟子了,但是找到佛了吗?

2022-11-13 07:25:00 发布: 人气:3
图片




 



在六根六尘中

能不住而生心

把佛性显发出来

在诸法空相中体悟不空



图片



佛陀示现涅槃也是佛陀的教法之一,佛陀降临人间示现八相成道,最后以涅槃来策励我们怖畏无常。


每一个生命都会死亡,如果觉悟了佛性的不生不灭,就是死而不亡。既然佛陀已经超越死亡了,为什么还要这样示现?就是为了警策我们:死亡终会来临,我们的道业成就了吗?我们已经乘上无生之舟了吗?



你是否也曾迷惑

为什么

“好人没好报,坏人天天笑”?



《悲华经》讲到,当这个世界平均人寿一百二十岁的时候,人的恶业已经很重了,悭贪、嫉妒非常厚重,六根放逸,行八邪法,愚痴自在,自我陶冶在这种愚昧的感觉里,贪嗔痴炽盛,魔的电量就很足,所以“令四魔王常得自在”。 



图片





《悲华经卷第六·诸菩萨本受记品第四之四》:


“乃至人寿百二十岁,尔时众生愚痴自在,自恃端正种姓豪族,有诸放逸、悭吝、嫉妒,堕在黑闇五浊恶世,厚重贪欲、瞋恚、愚痴、憍慢、悭吝、嫉妒,非法行欲,非法求财,行邪倒见,离圣七财,不孝父母,于诸沙门、婆罗门所不生恭敬,应作不作,作不应作,不行福事,不畏后世,不勤修集于三福处,不乐三乘,于三善根不能修行,专为三恶,不修十善,勤行十恶,其心常为四倒所覆,安止住于四破戒中,令四魔王常得自在,漂在四流,五盖盖心。当来世中,如是众生六根放逸,行八邪法,入大罪山,起诸结缚,不求天上人中果报,邪倒诸见趣于邪道,行于五逆,毁坏正法,诽谤圣人,离诸善根,贫穷下贱,无所畏忌,不识恩义,失于正念,轻蔑善法,无有智慧,不能学问,破戒谀谄,以嫉妒心于所得物不与他分,互相轻慢无有恭敬,懒惰懈怠,诸根缺漏,身体羸劣,乏于衣服,亲近恶友,处胎失念,以受种种苦恼故恶色燋悴,其眼互视无惭无愧,互相怖畏,于一食顷身口意业所作诸恶无量无边,以能为恶故得称叹。”



经中说,“以能为恶故得称叹”,越是做坏事的人,反而越能得到称赞。所以这个世间有人就迷惑,为什么“好人没好报,坏人天天笑”呢?这是人寿愈短、道德愈恶劣之后的一种社会现象。


我们学佛之后,明白了这些道理,就要为自己做出选择,是做恶人,还是做好人;继续沉溺于轮回,还是决定掉过头来解脱轮回。所以信仰是一种选择的结果。


图片


这才是一个佛子的正行


在黑暗的夜晚,凛冽的朔风下,我们想要点亮一盏小灯是很艰难的。但是《佛说无量寿经》里说,如果我们知道了自己的佛性是无量光无量寿,知道了阿弥陀佛发了无尽的大愿来拯救我们,“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大火”,如银河系般广大的世界满是逆境,我们也要冲过去,也要在黑暗中擎起火炬、点亮光明。要有这样的决心和志愿。




《佛说无量寿经》:


“乃至人寿百二十岁,尔时众生愚痴自在,自恃端正种姓豪族,有诸放逸、悭吝、嫉妒,堕在黑闇五浊恶世,厚重贪欲、瞋恚、愚痴、憍慢、悭吝、嫉妒,非法行欲,非法求财,行邪倒见,离圣七财,不孝父母,于诸沙门、婆罗门所不生恭敬,应作不作,作不应作,不行福事,不畏后世,不勤修集于三福处,不乐三乘,于三善根不能修行,专为三恶,不修十善,勤行十恶,其心常为四倒所覆,安止住于四破戒中,令四魔王常得自在,漂在四流,五盖盖心。当来世中,如是众生六根放逸,行八邪法,入大罪山,起诸结缚,不求天上人中果报,邪倒诸见趣于邪道,行于五逆,毁坏正法,诽谤圣人,离诸善根,贫穷下贱,无所畏忌,不识恩义,失于正念,轻蔑善法,无有智慧,不能学问,破戒谀谄,以嫉妒心于所得物不与他分,互相轻慢无有恭敬,懒惰懈怠,诸根缺漏,身体羸劣,乏于衣服,亲近恶友,处胎失念,以受种种苦恼故恶色燋悴,其眼互视无惭无愧,互相怖畏,于一食顷身口意业所作诸恶无量无边,以能为恶故得称叹。”



我们要往生极乐世界的信心具不具足?坚固不坚固?


我们虽然信佛了、学佛了,但还是名字上学佛。虽然很多人也有皈依的心,但是皈依之后马上想着要有皈依证,要求个法名。


实际上我们皈依的佛在哪里?我们是佛的弟子了,但是找到佛了吗?


我们皈依佛不是为了拿皈依证的。


现在这个世界平均人寿只有七十几岁了,《悲华经》描述的还是人寿一百二十岁的情景,这一转眼,将近四五千年过去了,现在是什么状态?佛陀说“当来世中,如是众生六根放逸”,我们就很惭愧,因为我们是六根放逸啊!六根放逸就叫六根有漏,也叫六根轮回。


要想脱离轮回,就要照见五蕴皆空,让六根都能念佛。现在,我们的眼睛看到的是清净的“尘”,耳朵听到的是优美的梵声、风铃声、法器声,鼻子闻到的是诸香,舌根尝到的是清净的斋饭,身体触到的是清凉风。在这个世界上,这已经是最优胜的“尘”了,我们能回光返照、都摄六根来念佛吗?



图片



我们学佛之后,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再看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的时候,还要再提升一步,要能够回光返照,提到正觉上来,这也是彰显出了我们佛弟子的特质。


我们不仅像艺术家、诗人那样,是这个美好世界的体验者,我们还是佛子,在六根六尘中,能不住而生心,把我们的佛性显发出来,在诸法空相中体悟不空,是为中道义,这才是一个佛子的正行。



图片




月明天心

图片

关注更多分享


天心素食

图片

关注美味分享




伴随我们一生的“朋友”只有两个


若频道不对,我们还怎么得度?


报恩就是修行,修行在报恩





相关文章
· 学佛,首先要相信善良
· 看不见的信仰,我们靠什么坚信?
· 微信公众平台
· 普愿一切众生,永持清净行——日诵净行品91愿
· 心安即净土,正觉即莲台
· 吉祥部国王布施身体(三)
· 每一天,都不曾重复
· 伴随我们一生的“朋友”只有两个
· 师徒之间的心心相印
· 上梁,有很多美好的寓意
· 三尊佛聚到一起,都会聊些啥?
· 虚云和尚自述年谱 (31)
· 日日是好日
· 吉祥部国王布施身体(二)
· 信真法界宽,愿切极乐近
· 《金瓶梅》的作者到底是谁?三百年的秘密终于揭开!(真实因果故事)
· 【妙法堂记要】修行要找到生命的坐处
· 双十一还在“买买买”?|什么能带来真正的开心和幸福?
· 若频道不对,我们还怎么得度?
· 七岁沙弥证阿罗汉果的宿世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