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窗随笔
莲池大师
莲池大师,明代四大高僧之一。讳祩宏,字佛慧,别号莲池,又称“云栖大师”。大师施设门庭,以净土念佛法门为主,倡导持名念佛,后世尊推他为莲宗第八祖。
《竹窗随笔》及《二笔》《三笔》,是莲池大师的随笔集。文集辞约而义丰,言简而意赅,每一则都能给人以深刻新颖的教育与启发,读之可以使人辨别是非,端正知见,消除俗念,促进道心,可谓获益良多。
《孚遂二座主》
《竹窗随笔》
太原孚上座①,于扬州孝先寺讲涅槃经,广谈法身妙理,有禅者失笑。孚讲罢,请禅者茶,白云:“某甲狭劣,依文解义,适蒙见笑,且望教诲。”禅者云:“不道座主所说不是,然只说得法身量边事,实未识法身在。"孚曰:“既如是,当为我说。”曰:“座主还信否?”曰:“焉敢不信!”曰:“请座主辍讲旬日,端然静坐,收心摄念,善恶诸缘一时放却。”孚一依所教,从初夜至五更,闻角声,忽大悟。
又良遂座主②参麻谷③,谷荷锄入园,不顾,便归方丈闭却门。次日复求见,又闭却门,遂乃敲门。谷问是谁?遂方称名,忽大悟。
此二尊宿,只缘是虚心下贤,不存我慢故。今人自高,焉得有此?
【注释】
①孚上座:唐朝太原(今属山西)人。初在扬州光孝寺讲《涅槃经》,后遍历诸方,名闻宇内。尝游浙中,登径山,复至鼓山谒雪峰义存禅师,师资道契,遂不复他游。师不任住持,诸方目为太原孚上座,后寂于维扬。
②良遂座主:唐朝良遂禅师。曾参谒麻谷山宝彻禅师,并嗣其法,于寿州(今安徽寿县北)举扬禅旨,世称寿州良遂。良遂禅师曾两度参谒宝彻禅师,宝彻禅师或荷锄出门锄草或闭门不见,使师两次均遭闭门羹,引发师悟道之因缘,此即驰名丛林“麻谷锄头锄草”之公案。
③麻谷:唐朝麻谷山宝彻禅师。出家后参谒马祖道一禅师,并嗣其法。后居于蒲州(今山西)麻谷山,举扬禅风。有“麻谷振锡”“麻谷手巾”“风性常住”等著名公案流传于禅林。
【译文】
太原孚上座,初在扬州孝先寺讲解《涅槃经》,讲到三因佛性、三德法身,便广谈法身妙理。有一位游方的禅师听了不觉失笑。孚上座讲罢,请游方的禅师喝茶,并诚恳地向禅师请教:“本人素志狭劣,讲经只是依文解义,适才蒙禅德见笑,祈望多多教诲。”禅师说:“我并非笑座主所说的不对,只是刚才座主虽广谈法身妙理,也只不过说得法身量边事,其实并未真正识得法身在。”孚上座说:“既然这样,更请禅德为我开示。”禅师问:“座主还信得过我吗?”孚上座回道:“怎敢不信。”禅师说:“那就请座主停讲十天半月,于室内端身静坐,收心摄念,把善恶诸缘一时放却。”孚上座一一皆依禅师所教。从初夜静坐至五更,闻鼓角声,忽然大悟。
又有良遂座主参谒麻谷山宝彻禅师一段公案。麻谷禅师荷锄入园锄草,良遂禅师到锄草处,宝彻禅师对良遂禅师看都不看一眼,随即回方丈室,把门关上。第二天良遂禅师又来拜见,麻谷禅师仍闭门不见。良遂禅师立在门外敲门。麻谷禅师问是谁敲门?良遂禅师刚要称名回答,忽然大悟。
以上所举这二位尊宿,只因能虚心降格,向高贤请益,不存我慢,所以才能得遇悟道因缘。现今的人往往高傲自大,又如何能遇到这样殊胜的机缘呢?
祖师文集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扫描二维码关注
佛教慧日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