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禁酒不只是现在~
看看千年前的最严禁酒令!
∴○●○●●∴
但其实,喝酒之后的你,
可能是这样的... ...
尤其对于酒后还选择开车的人,
除了显现种种囧态,
有可能还要付出更惨痛的代价。
早在几千年前,
古人对酒便有了深刻的认知,
并出具了史上最严的禁酒令。
《酒诰》
中国最早的
“禁酒令”
伴随着酒的产生,禁酒令也成为最古老的法令之一进入了历史舞台。世界上最早的禁酒令出现在我国,几乎是伴随着酒的产生而同时出现的。
据《战国策》记载,“帝女”即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将仪狄酿的酒进献给禹,大禹品尝后觉得很好喝,并说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于是下了一道手谕,诏令仪狄不要再酿酒了。
大禹作为我国第一个王朝夏的高祖,他发布的禁酒令对后世并没有起到警示作用。据记载,夏桀“做瑶台,罢民力,殚民财,为酒池糟。纵靡靡之乐,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夏桀最终因贪杯而丢了天下。然而,继任统治的殷商,也没有摆脱纵酒亡国的命运,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最多一次竟然连喝了七天七夜。
商亡于纣后,周武王为了争取前朝遗老的支持,将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在朝歌封了国,同时为了防止他复辟,在旁边又加封了邶、鄘、卫三国以加强监督,被称为“三监”。武王旋即死去,刚满13岁的成王即位,这使得比他年长的很多诸侯心怀不满。原本是用来监督武庚的“三监”,此时竟然扶植武庚召集殷商遗老叛乱。叛乱被镇压后,引起了周王室的思索,为什么原本忠义双全的“三监”会叛乱呢?除了权力之争以外,一定是过分的饮酒使他们昏了头。
周公和成王认为禁酒令势在必行,于是历史上第一个禁酒令的成文法——《酒诰》形成了。因为卫国是原商朝统治核心区域,此地民俗民风大多以酒为乐,所以这篇禁酒的法令是针对新封在卫国的“康叔”所做,告诫他切不可放纵饮酒误国误己。
《酒诰》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第一,只有祭祀的时候才可以饮酒。“惟天降命,肇我民,惟元祀。天降威,我民用大乱丧德,亦罔非酒惟行,越小大邦用丧,亦罔非酒惟辜。”说的就是饮酒误国的原因是酒后“丧德”,这已经被前代和本朝所验证。
第二,饮酒之时需要用道德约束自己不要喝醉,做到“德将无醉,有德行的人是不会放任自己喝醉的。
第三,要减少酿酒,爱护粮食。“惟曰我民迪小子惟土物爱”,这里说的“土物”就是指庄稼,粮食用来酿酒是一种浪费。最后,《酒诰》还对商朝遗老和百姓做了告诫,让他们爱护粮食不要饮酒,对于随便聚众饮酒者,一旦抓到就要处以极刑。《酒诰》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成为以后历代禁酒令所遵循的典范。
佛陀制定
不饮酒戒
的缘由
在佛教中,佛陀制定不饮酒戒的缘由,在《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毗奈耶》经中,有具体的说明:
佛陀住世时,曾于某年结夏安居结束后,带着弟子们游化各地。当他们正要朝着拔陀越村的方向走去时,这些敬重佛陀的民众关心地告诉佛陀说:“拔陀越村去不得,因为村里有一所修道院,院里盘踞着一条毒龙,性极暴恶,时常危害我们的庄稼和村民,它住在院内的一个水池边,天上的飞鸟、陆地上爬行的动物及水中的鱼等,一靠近就会有生命危险。”佛陀微笑着表示谢意,不过还是向修道院走去。
佛陀的随从弟子中有一位善来长老,他在皈依佛陀之前曾是外道教徒,具有降伏毒龙的神通本领。他自告奋勇要去修道院降伏毒龙,佛陀准许了他的请求。于是,善来长老独自一人前往修道院,以权巧方便,降伏了毒龙。因此,四面八方的人对善来长老都极为敬重,争先恐后前来供养他。
一天,当他游化到室罗筏城时,有一位信徒供养他可口的饭菜,但因菜较咸,一会便感到非常渴,这位信徒自思:我所供养的食物极为肥腻,如果供养长老冷水,可能会生病,我倒会罪过无边。倒不如权巧方便,以酒代水,既止渴又有益健康。
于是便拿来美酒供养这位圣僧。善来长老一点也不知晓,一饮而尽。然后拿起衣钵前往佛的住处。快要到达时,酒性大发,头晕目眩,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衣钵锡杖散落一地,极为狼狈,一阵风吹来,全身坦露,但善来长老全无知觉。
佛陀和比丘们受供后返回精舍途中,看到善来长老躺在地上,比丘们赶紧将他扶回精舍,然后将他扶到佛陀面前,让他躺在地上,头向着佛陀。酒醉中的善来长老,躺在地上翻来覆去,后来变成了脚朝向佛陀。当他醒来发现自己的脚朝向佛陀,感到十分惭愧,赶紧起身顶礼佛陀,请求忏悔。
佛陀问比丘们:“以前的善来长老是不是很尊重佛?”大家说是。佛陀又问:“现在他的脚朝向我,这样是否有恭敬心呢?”大家回答说:“已经失去恭敬心了。”佛陀又问:“善来长老先能降伏毒龙,现在还能降伏一只癞蛤蟆吗?”比丘皆说:“不能。”佛陀便利用此机缘,告诫诸比丘,“喝酒会让诸比丘的智能和毅力消失,失去自持的力量,也会破坏庄严端正的形象。所以,大家绝对不能喝酒,要洁身自爱。”从此,比丘僧团中就有了不饮酒的戒律。这就是佛陀制定不饮酒戒的因缘。
在《善生经》中,释迦牟尼佛说,饮酒有六失:一者失财,二者生病,三者斗诤,四者恶名流布,五者恚怒暴生,六者智慧日损。善生!若彼长者、长者子饮酒不已,其家产业日日损减。
《印光大师文钞》里说:不饮酒者,酒能迷乱人心,坏智慧种,饮之令人颠倒昏狂,妄作无耻之事,凡修行者,绝不许饮。要知一切妄念邪行,皆由饮酒发生。故须并重戒酒。此是遮戒,唯受戒者,得犯戒罪,未受戒者,饮之无罪。然以不饮为是,以其能生种种罪之根本也。
酒令智昏,戒饮最上,
酒后驾车,绝对禁止,
这是对自他生命的极大漠视。
珍爱生命,切勿酒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