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一年壬申(一九三二年),九十三岁
是年春,鼓山戒期,忽来一老者,须发皓雪,容貌清奇,直入方丈室,跪予前求戒。问其姓名,曰姓杨,闽南台桥人。有一新戒,名妙宗,亦南台人,未曾见过此老者。至菩萨戒毕,给牒后,不见踪迹。迨妙宗回南台,至龙王庵,见坐像,俨然同戒老人也,且戒牒在神像手中。南台哄动,咸称龙王求戒云。
又,同期有广东老居士张孝廉玉涛(即观本法师),来寺受具戒,年已六十六矣。予请其整理鼓山经藏等事。
【是年大事】一月,日军占锦州。上海方面,日军攻闸北,国军抵抗,是为“一二八之役” 。三月,溥仪在长春就满洲国执政职。
福州鼓山涌泉寺三坛大戒圆满合影
【补记】
虚老主持鼓山期间,特别注意佛教文化遗产的保存和整理。
涌泉寺内历来收藏有许多经板,但到虚老接任时,因年久失检,保管不善,虫蛀潮霉,多有损毁。有见于此,虚老组织观本法师等人专事整理,缺者补之,毁者复之。明确要求加上丹黄标签,分简册之部居,考证译撰者人名,记录锓(因同寝)梓的时间。
经过数月艰辛劳作,编著完成《鼓山涌泉寺经板目录》,虚老亲自为之撰序。为使四众弟子追踪古人得髓之真传,勿忘先德嘉惠之至意,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将其付梓面世。
《鼓山涌泉寺经板目录》
虚云老和尚撰序
在整理经板的过程中,发现罕为人知的延祐年间福建陈觉林刻本《大般若经》六百卷、《大宝积经》百二十卷、《大涅槃经》四十卷。虚老命观本法师等加以详细核对,查勘三经共残缺四十卷。
后来寺中僧众在知客师的倡议下,发心手抄,足其卷数。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抄补事竣,虚老很是高兴,看到这三部古本大经焕然复新,自己朝夕肃然,若对古佛也,并亲撰《修补古经跋言》,记述其原委。
两年后,朱庆澜居士征得虚老的同意,将此三经一并收入《碛砂藏》影印传世。为此,虚老认为,此乃扶持正法眼藏之举,功德无量,欣然命笔,撰《影印宋碛砂版大藏经序》。
主持鼓山寺务期间,虚老考虑到寺中所藏《佛祖道影》,成书于永觉和尚主法之时,虽在康熙年间曾加修补,但时隔二百七十多年,日久散失,中间多有破损残缺。所留仅有一百一十七位,像、赞也参差不齐。
因此,于禅诵之余,虚老组织僧众多方征集资料,派专人赴沪请来《续藏》,从中获益不小,增补诸祖师传记,并使之与原苏州玛瑙经房刊本相校勘与会编,增刻祖师画像至三百一十尊,配齐传赞,题名《增订佛祖道影》。又亲撰《增订佛祖道影序》,记其因缘。到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一并刊印流行。
虚云老和尚整理的《佛祖道影》
在编辑此书过程中,虚老还多方设法寻觅资料,对禅宗的法系加以考证,尤其是对有关史籍记述中存在的一些错误,予以订正,撰成《法系考证》一文。
在《增订佛祖道影》的编辑即将完成之际,虚老编辑了以记述鼓山列代祖师业绩为主要内容的《鼓山列祖联芳集》。在这一过程中,同时对禅宗五派源流进行一系列的考证,分宗列派,溯源道流,把各派辈分整理编辑成文,名曰《禅宗五派源流》,附于《增订鼓山列祖联芳集》之后,亲自撰序,然后一并付印流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