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丘
三义
。
乞士、怖魔、破恶
圆瑛大师生平简介
今从《圆瑛大师全集》中选取大师讲解的《佛说阿弥陀经讲义》连载刊登,以飨有情。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连载(四)
闽泉州大开元寺 沙门圆瑛 讲
【经文】
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
自此至诸天大众俱,即六成就中众成就。
“与”者,共也。
“大比丘”,拣非小机初心之侣,具大、多、胜三义,异余比丘故。能为天王大人所共敬仰,曰“大”,非小德也。如梵王师陈如,帝释师迦叶也。博通内外典籍,多闻广识,曰“多”,非寡解也。超出九十六种外道,法高德重,曰“胜”,非劣器也。
“比丘”梵语,此含三义
一、乞士。外乞食以养色身,内乞法以资慧命。
二、怖魔。受具足戒时,登坛白四羯磨,地行夜叉称善;于是空行夜叉、天行夜叉,以及天人,各皆称善。辗转传唱,声达六天。魔王闻已,心生怖畏,怖惧佛界增多,魔众减少。
三、破恶。正慧观察,修持出世净法,破除一切烦恼之恶。含此三义,故存梵语,即五不翻中多含不翻也。
“僧”,梵语具云“僧伽”,译云和合众。四人以上,多至无量,同一羯磨,不相违诤,犹如水乳相和,函盖相合,故名和合众。有理和事和:理和惟一,同证无为解脱道故。事和有六: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见和同解、戒和同修、利和同均。出家人称六和僧,自当顾名思义也。
“千二百五十人”者,于鹿苑初度陈如等五人;于木瓜林度优楼频螺迦叶师资五百人;于象头山度伽耶迦叶;于希连河度那提迦叶,二人师资合五百人;度舍利弗、目犍连,二人师资合二百人;度耶舍长者子朋友等五十人。合计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今但言一千二百五十人者,略零数也。
❖
问:佛出世间,所度之众,其数无量,何以独举此数?
答:以此等最先归佛,直至佛灭,常随不离,故独举也。一明类标数竟。
了解了“比丘”的三义,
“阿罗汉”的三种含义您知道吗?
让我们期待下次连载。
往
期
●
回
顾
月明天心
关注更多分享
天心素食
关注美味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