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这部经,可见佛菩萨的真容

2021-12-30 00:04:00 发布: 人气:4
图片


The Dharma Lotus Flower Sutra





图片


《法华经》是天台宗的宗经。智者大师主要是亲近慧思大师,传承中观的修法。然后带着中观的智慧,学习读诵《妙法莲华经》。在诵到《药王菩萨本事品》的时候,顷刻间与法华会上佛菩萨同坐一处,得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的境界。


图片

(注:陈天嘉元年(560)庚辰,二十三岁,智者大师冒险赴陈、齐边境的光州大苏山师事慧思大师。思公见而叹曰:“昔日灵山同听《法华》,宿缘所追,今复来矣!”即示普贤道场,为说四安乐行。


经十四日艰苦精进,诵《法华经》至卷六《药王菩萨本事品》“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句,寂然大悟,“照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出定后,求师印证,思公更为开演大法。复经四夜精进,“功逾百年,闻一知十”。思公叹曰:“非汝弗证,非我莫识。所入定者,法华三昧前方便也;所发持者,初旋陀罗尼也。纵令文字之师千群万众,寻汝之辩不可穷矣,于说法人中最为第一!”


后人因之赞为“灵山亲承,大苏妙悟”。


从此,大师居大苏山七年。)


图片



经本身是超越时空的。《法华经》第一卷,佛陀入无量义处定,遍照三千大千世界。弟子们都随着佛光见种种的时代,见诸佛菩萨。这说明佛陀入定后遍照的智慧,作为弟子在佛陀的摄受下,也能够感受到,甚至可以看到、听闻到。所以在场的诸位佛子们都叹未曾有。


图片

上图:智者大师



智者大师就是在读诵《法华经》的时候,现前的得到加持。经典开头诸位佛子们所看到的,身心世界所感受到的,智者大师在一千多年之后也同样感受到了。


佛经是超时空的,是圆满于一切时处的。读经的时候我们就是通过经典这个导线跟佛相通。《法华经》本身就像超导体一样,是圆顿之教。如果善根足够深厚,我们也可以在两千九百多年后,就像在灵山会上,在佛陀座下一样,感受到法华的境界。


图片


当我们捧起佛经如对圣贤的时候,表面看是你捧着经,实际上是诸佛摄受着我们。没有诸佛的大愿我们根本捧不到这本经啊!






图片

The Dharma

Lotus Flower

Sutra





2021/12/30


图片





经者,径也;经者,贯摄;经者,如涌泉。下摄众生,能够对着我们众生的机,上能通达诸佛的圆妙的心。所以这本经就像佛陀接引我们的手,也像我们这一个孤独的生命在时空中流浪时,伸过来的一个空中的加油站。


图片


智者大师诵《法华经》大彻大悟,开大智慧,天台宗里说“大开圆解”。所以他师父为他印证,“非汝莫证,非我莫知。”实际上这里面也是赞叹,没有像你这样大根器的行者,是不能够证得法华的微妙境界的;但是你证得这么高的境界,除了我,也没有人可以给你证明。


佛教为什么讲传承?师父如果能证得这样的境界,那弟子在他座下也很容易获得这样的成绩。这个很奇怪,低级的东西需要口讲嘴说,高级的不需要,它是通过心与心的感应。


图片


我跟师父这么多年,实际上很少问师父什么,师父也很少主动跟我说什么。但是我很用心。师父在我很用心,师父圆寂十六年了,我还是很用心。






图片




慧思大师以中观的证悟,对于《法华经》他的身心世界有那个感受,所以当他座下的智者大师也有相同感受的时候,他油然就会有这样的一个表达——“非汝莫证,非吾莫知”,这实际上就是师徒心心相印,佛的智慧灯灯相传。


慧思大师是在慧文大师座下修行开悟,得到印证的。当他带智者大师的时候,智者大师也智慧花开。所以这是一种对法的自信,也是代表一种收获的喜悦。



图片

上图:慧思大师

图片

上图:慧文大师



就像农民到秋天收获,那种稳操胜券的喜悦。他知道我经过春天的播种,夏天的呵护,秋天必然就会收获。虽然是情理之中的,自己付出了辛勤汗水,但当收获的那一刻,还是难掩心中丰收的喜悦。


同时他也跟智者大师印证,以后你可以讲经说法了,没有人能够超过你了。能证得“灵山未散”,能跟诸佛同一个心意,那你解释佛的经典必然是准确无误的。


所以天台宗就是这样一个传承,不开圆解是没有资格讲经的。



——三参法师 古文殊寺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扫描二维码

关注佛教慧日微信平台



图片

相关文章
· 收藏丨2022年诸佛菩萨圣诞吉日
· 拿什么纪念祖先,才能令他们解脱?
· 有一种修法叫“舍弃今生”
· 老和尚的生命深处也有无限风光
· 【意大利语英语双语视频】慧日法语甄选|南无阿弥陀佛
· 印光大师:圣贤之道,唯诚与明
· 凡夫怎样修行才能与殊胜的教法相应呢
·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相应于殊胜的教法
· 为什么古人宁愿死,也不愿把发髻散开?
· 圆瑛大师:一念佛名,能净三业
· 修行,躺赢的方法
· 凡事都往修行上会
· 启迪自他的智慧,包容自他的缺点
· 【茶香慧日寺】:佛法是智慧 理性的学问需要慢慢理解 思考
· 虚云老和尚:佛法是人人本分之法
· 我们的解脱就是靠这个
· 【日语视频】慧日法语甄选|观世音菩萨是谁?
· 虚云老和尚:老用心的难易
· 在文殊菩萨的脚下,你见到文殊菩萨了吗?
· 【悟公上人法语】看经也要读出声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