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宗纲要》
第二十一集(四)
通教
(四)通教的因果
点击图片观看讲课视频
课程:《天台宗纲要》第二十一集
讲述:上传下喜法师
地点:宁波慧日禅寺
时间:2018年
本集视频时长:50:55
当我们用佛法来照见“我”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给我们灌顶,就是在增长智慧,慢慢地,法身慧命就生起来了,这时候再回过头看,前面分析不通的就都透彻了。
静权法师在这里举了这个例子,你能参透了,就可以破人我执。比如有人骂我,我就生气了,生气是你里面有的吗?如果有的话,不要等别人骂你,你也生气的,所以嗔恨心不是从自己心里生出来的。那嗔恨心是从别人那里来的吗?也不是,我们对着石头骂,石头就不会生气,所以也不是从他人方面生出来的。为什么又说不是无因缘而生呢?“一切万物的出生,必定要有它出生的因缘,不能无因而有,我们不能在黑夜忽然看见太阳,也不能使一块泥土忽然变成了金子”,所以嗔恨心不是无因缘而忽然生出来的。
在分析嗔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藏教就是这样一点点推的,但是通教一点就过去了,“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个灵犀已经养了很久了。“通教的体空观,观一切法,当体是空,不须分析。这样观察,可以破人我执,出分段生死,证真谛涅槃。”这方面的分析是很重要的,这就是实际修行。我们往往会卡在这里,所以气血就不是很顺畅,这样能长多少智慧呢?遇到事肯定很难过去的,现在如果不用佛法的智慧宝剑去破,等死了之后到阎王殿里破是来不及的。
这个所谓的“我”的壳子,只是一个伪装,这个“我”的伪装的盖子下面实际上养了一大堆鸡(贪)、蛇(嗔)、猪(痴)、蜈蚣蝎子(自性中的极重罪障)… 所以我们的生命是很复杂的。而且由于我们没有智慧,根本不知道里面养了这么多东西。实际上,除了这个地水火风的肉身,我们身体里面共生的东西太多了。
所以佛陀一方面鼓励我们,哪怕自己修行解脱也是可以的,另一方面,佛陀也说,一个人解脱,就有八万四千众生解脱。这八万四千也是个虚数,实际上有很多众生。当一个人得利益的时候,我师父讲天台宗里的一句话,叫“我国清净,他国作乱”。一个人修行得安止了,他的世界都是清净的;但是一个不知道修行的人,没有法依止的人,他的世界就好像一个国家在作乱一样,乱哄哄的,所以佛陀说“良马见鞭影”,就知道该做什么了。
也有人问,修行是不是一定要经历轮回?佛陀讲过,不是所有人都要经历这些的,不是说经历了生死,经历了轮回,才会修行,多少众生都轮回那么久了,却依旧不知道修行。所以这么多轮回的众生已经是我们的鞭策了,我们要不要自觉?要的。我们能够从理性上、从智慧上超越这些世间的东西,那是很幸福的,这本身就是佛陀对我们的拯救,如果没有佛陀这样的光明智慧,我们怎么能踏上解脱的舟航?
生命是很脆弱的,人生是无常的,所以要早证无生法忍。我们要安住在阿弥陀佛无量光无量寿里,无量光无量寿就是无生,无生就是无漏,无量光无量寿就是无漏,所以一真也好,真如、法性、佛性、涅槃也罢,都是这一个。
我们出家人有一种修法叫“舍弃今生”,不要指望这一生筹谋什么,而是要全部投入佛法里。发了这样的大心,才有可能超出这个世间,才能度众生,否则,自己的众生相还很强呢,怎么度众生?
佛不怕我们沾光,就怕我们有沾光的心态,那样就不好了。佛陀这么殊胜的教法,沾个边,福䘵寿都会增上的,特别是大乘佛教,哪一部经典都有大乘的特色。
从社会现象上来说,纵使小乘佛国的出家人每天一早上就出来托钵,还是给众生做福田,虽然理论上好像是小乘,实际上却流露着大乘的精神。所以在《法华经》里佛陀也亲自说,虽然外现的是声闻形,实际上内密的是菩萨的境界。
正因为这个原因,我们还是去小乘国家参学,那里佛像造得那么庄严,寺院那么庄严,大家都懂得恭敬供养三宝,处处都透露着佛陀的大乘精神。这不是为了自利,而是为了利益众生。这难道不是弘扬佛法吗?
在小乘国家,不管是出家人还是信徒,实际上所表现的恰恰是金刚乘的,所以他们这种信仰的情怀是很深的。在我们大乘佛国,虽然把藏教判为最低,是钝根的,但实际上我们这些人是半路学佛的,已经形成了牢固的我执我见,我们是带着种种烦恼来学佛的,所以光藏教就够我们学的了。
现在要来学通教,“通教的因,是体空观。观察色、受、想、行,识五阴,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加上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的十二入”,加上“眼、耳、鼻、舌、身、意六识的十八界,这五阴、十二入、十八界,就包括了我们的世界和身心,观察这些东西,都是因缘所生,不从自生,不从他生,亦不是自他共生,亦不是无因缘而生。”
就像有人骂你了,你生气了,但是从通教上来说,这不自生,不从他生,而是从因缘所生。这因缘里面,只要“我”空掉了,他骂你,你就不会生气;只要“他”没有,他骂你,也不会生气。只有你执着我是实有的,他是实有的,骂是实有的,那你就会生气。实际上这是什么见?这是藏教中钝根中的钝根的见,是很结实的、牢固的凡夫的见。
这些我们念一念就过去了,实际上这是需要我们去修的。我们虽然是大乘佛国,但是我们世间凡夫的味道很浓的,佛法的法味很淡的。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